湿地贵州 山水交融的绿意空间

2020年04月20日08:56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方春英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

湿地是“地球之肾”“淡水之源”,与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

贵州,拥有多样的湿地类型,不仅为1457种湿地植物和618种湿地脊椎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条件,还保障着4000万贵州人民的饮用水源,对维持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贵州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湿地保护建设与管理,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本报特别推出全省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与观察主题报道,与读者共赏、共护、共建山水交融的“湿”意贵州。

湿地是什么?是天然或者人工形成、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适宜喜湿生物生存栖息繁衍、具有生态功能的区域。

明确了这一概念,再来检视贵州的资源,会发现,一直以“山的王国”著称的贵州,遍地都是湿地。

地处云贵高原斜坡地带和长江、珠江上游的贵州,沟壑纵横、重峦叠嶂,在崇山峻岭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贵州共有湿地类型4类14型。

在贵州的高山峡谷间,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流,这是河流湿地。

乌江、赤水河、南盘江、北盘江……在境内穿峡入谷,一路奔腾,散射出纵横交织的密布河网。河流飞身跃下形成瀑布,进入山底汇入地下暗河,又滋养无数奇妙的洞穴生物。

在贵州的高原地貌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海子”,这是湖泊湿地。

草海,贵州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为迁徙的水禽筑造了越冬和停歇的“驿站”,每年有10万只以上鸟儿飞来越冬,其中黑颈鹤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15%。

在贵州的绵延深山中,生长着深深浅浅的水草,这是沼泽湿地。

六盘水娘娘山、纳雍大坪箐,都有着强大的蓄水和碳汇功能,是非常重要的隐形水库和碳库。

在贵州的广阔土地上,建设了形形色色的水库,这是人工湿地。

红枫湖、百花湖、千岛湖、万峰湖……众多的人工湖,随着建库时间增长,生态系统稳定下来,成为鱼类和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如此多样的湿地类型,遍布贵州,形成了山水交融的绿意空间。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多彩贵州公园省,必须保护好珍贵的湿地!

同时,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保护管理好湿地资源,对维护“两江”流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湿地保护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将“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列为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把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列为重要内容;国家多部委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将湿地保护率纳入考核指标。这些为贵州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

保护湿地,贵州在发力!

湿地保护法规、政策和相关标准的制定不断健全——

继《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出台后,省政府先后印发《贵州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贵州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文件,公布了《贵州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重点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建设速度居全国前列,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包括试点)达45个。贵阳阿哈湖等国家湿地公园拟申报国家重要湿地,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准备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减少得到了初步遏制——

“十三五”以来,我省实行最严格湿地保护制度,控制湿地流失和破坏,恢复扩大湿地面积,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水平,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稳定性得到增强。

2019年,全省湿地面积达到352.4万亩,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74.97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9.65%。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