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德江
夜郎湖畔的梭筛桃花,早已开满山峡,倒映夜郎湖水。
梭筛桃花,不择肥土沃壤,根扎进岩缝里,花开在岩石上,烂漫一片,像一幅粉红的水彩画,尽染黔中岩山。桃花见石缝生长,躯干曲折如松,横斜岩石,像盆景,又不是盆景,有天然的别样风韵。它属于石头,属于夜郎湖。石头开花,花开湖畔,桃花碧水,赏不尽梭筛桃花好春光。
梭筛藏在石旮旯里,是贵州石漠化山区的缩影。过去30年,专家多次到此预言,典型的石漠化,是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地方。政府动员易地搬迁,村民故土难离,固守梭筛。1991年建梭筛水库,政府再次动员移民搬迁,梭筛村民大义,抛家离土,把家搬上山腰。从此,梭筛老寨变成梭筛水库,梭筛水库又变成夜郎湖。夜郎湖环山绕水,梭筛成了山峡里的孤岛。
梭筛移民刨石问土,石旮旯种粮吃不饱,想要找个生存活法。正在石旮旯寻找土脚的几个村民,脑壳凑一起说:“种桃树,夜郎湖气候好,种桃树适合。”有人不信。几个村民把脑壳伸长,向着房坎上一棵老桃树说:“就凭它就能种出桃!”那棵房坎上的老桃树,怕有几百年,从岩头里盘旋出来,曲劲伸展,举向半空,庇护整个房屋。
由不得人信不信,几个村民开始种桃,一个石窝窝一棵桃。石窝窝没有土,就下河坝去背土;石窝窝没土脚,就用石头砌树盘。一个石窝窝就是一窝土,一窝土就是一个树盘。一棵棵桃树破石而出,放肆生长。桃树的根已经扎进种桃人心窝,种桃人的背影在石旮旯里一伸一曲,摸爬滚打,好像一棵棵破石屈伸的桃树。
梭筛移民种桃,种了一春又一春,一个个石窝窝变成一个个树盘,一棵棵桃树掩盖了一个个石旮旯。春来花开,几个移民说,石头开花了。是的,石头开花,梭筛桃花的命是硬的,融进梭筛移民的骨子里,融汇成无穷的生命力,凸显在这片岩山上。
那几位移民叫陈发恒、赵高祥、陈登峰、刘文艳,他们刨石填土种桃成功,他们是建设梭筛桃园的发起人。漫山桃花红艳艳,压弯枝头的鲜桃惹人馋,诱发全村移民改种桃。他们苦苦呵护自己那块石旮旯地,一棵棵桃树爬满石旮旯。
梭筛移民种桃是讲究科学技术的,他们摸出一套种桃技术,从客土造地、育苗嫁接、除草施肥、剪枝拉枝、稀花疏果、采摘果品到运卖出去,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熟悉这套技术。种出的鲜桃个大匀称,肉汁白里透红,崩脆香甜。
梭筛桃花,是有向往的桃花。
那遍山漫崖的桃林,是梭筛移民创造的奇迹。梭筛移民种桃,种得多的人家,有上千亩;种得少的人家,有百十亩。梭筛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桃村。鲜桃上市那年,梭筛村民拉了两大卡车到贵阳、安顺推销,送给市民们免费品尝。
梭筛鲜桃名声传遍安顺、贵阳,传到省外,人们纷纷来梭筛游玩摘桃,省内外商贩直接开车到梭筛运桃,梭筛桃不用拉进城叫卖了,商贩们直接进村抢着订桃,数着树林订,成片成片订。政府助力,对梭筛桃园进行产业配套建设和乡村旅游观光打造,完善了生产便道、观光路、水池、亭台楼阁等设施。梭筛成了小康文明示范村。
春来桃花看漫山,夏天鲜桃满枝头。春天,人们自驾来到梭筛赏花,感叹这岩山上的生命神奇;夏天,人们自驾到梭筛品桃订桃,都想吃了这生命神奇的果子养生延年。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平民布衣,都来看梭筛桃花,感受生命的自由、坚强和快乐。
2015年,政府对夜郎湖环境保护进行治理。夜郎湖是安顺全市人民的饮用水源地,梭筛村作为夜郎湖一级环境保护区,要求搬迁。30多年来,为了国家水利建设,梭筛村民作出一次搬迁选择,为了人们能喝上夜郎湖的纯净水,又要第二次搬迁。梭筛移民在岩石夹缝里活出来,骨子里透出大气,胸怀像夜郎湖一样敞亮。搬迁不怕,怕的是没有那片桃园。那片桃园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他们生死相依的桃园,那是他们美好生活的愿景。本来,上级政令夜郎湖一级保护区禁种经济林,调整改造绿化林。有关专家尊重梭筛移民的意愿,再次到梭筛考察,感慨说,留着吧,那是一片有灵魂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