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汇川区毛石镇白花村,漫山遍野的野花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贴着瓣,一群群蜜蜂在花丛中嬉戏,空气里也弥漫着阵阵花香。
沿山路往上,夹道旁,980桶蜂箱分散摆放,李山坡村民组养蜂人王远登正在蜂箱旁做管护。
说起这份“甜蜜”产业,王远登笑说,“养蜂,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养蜂时,遇到了不少困难。”
“最开始时养了800多箱蜜蜂,可是因为业务不熟,没多久就损失了几十箱,对我打击挺大的。”当时,一心想发展壮大养蜂产业的王远登没有放弃,他给自己打气,“剩下的700多箱蜜蜂要好好养,一定会好起来。”
王远登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因村内交通不便,缺技术、资金,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通过发展产业顺利脱贫,并于2018年随着整组搬迁至高坪街道学堂堡社区。
搬迁后,王远登就一直在思索怎样能将日子过得再好一点。2018年,他与同村其他四名村民商议,决定回到白花村发展产业。当年年底,在白花村村支两委的帮助下,遵义市汇川区登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主要发展蜜蜂养殖。
“为何选择回到白花村?”笔者问。
“白花村李山坡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山上野花多,很适合蜜蜂养殖。”王远登告诉笔者,“唯一担心的就是缺乏养殖技术,会导致蜂蜜产量不高、销售价格低廉。”
于是,合作社决定聘请专门的养蜂师傅来进行技术指导。“去年为养蜂师傅开了7万多的工资,有专业的指导,才能将产业做大、做好。”王远登说。
除此,当时,一直关注王远登产业发展的白花村村支两委了解到其缺乏养殖技术这一情况,还邀请技术指导员为王远登提供技术帮扶,助力蜜蜂养殖产业扩繁增产。
“村里面关心得紧,经常过来查看蜜蜂养殖情况,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王远登感激地说,白花村村支两委为其提供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他发展产业坚定了信心。
养蜂选址、合作社注册、落实10万元项目扶贫资金……产业发展前期,在村支两委的帮扶下,王远登的养蜂产业项目得以落地。
“在产销对接上,我们在寻找市场上下功夫,通过农村淘宝和线下贵州帝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个人进行销售,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帮助销售价值21万元的蜂蜜。”白花村党总支书记张宗林告诉笔者。
笔者了解到,遵义市汇川区登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所产生效益按“保底分红+固定分红”方式进行。
“其中,第一年的保底分红按扶贫资金总额10万元的5%分配给毛石镇白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金额为5000元,且每年递增0.5%,累计递增不超过10%;固定分红由合作社每年支付2000元作为村股金社入股分红。”王远登说,“保底分红+固定分红”第一次分红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前,并确定以后每年分红时间为当年12月30日前。
据了解,在助力群众发展产业方面,毛石镇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以千亩油菜花为依托,打造了一条从油菜种植、油菜籽加工到油菜花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毛石镇已有800余户村民种植油菜2000亩,带动当地蜂农养蜂1200余箱。(周丽 李明光)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