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讲述:逆行湖北战“疫”的日子

孙远桃 王秀芳

2020年03月24日08:1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车宣敏与病情逐渐稳定的”方舱管家“聂叔叔合影。受访者供图

3月23日上午,湖北省鄂州市雷山医院传来好消息:该院最后一位患者治愈出院,由贵州省援助鄂州医疗队成建制接管的“英雄医院”正式“清零”。

“能把病人完好地还给他们的家人,再苦再累都值得。”贵州援鄂医疗队员、雷山医院最后一天当班的护士魏思芸说。从出征鄂州,到在雷山医院收治患者,贵州援鄂医疗队仅耗时72小时。在40天里,雷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338人,累计治愈出院324人,转院14人,实现了“无病亡病例、无转危重型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的“三无”目标。

事实上,这只是贵州白衣战士在湖北全力战“疫”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贵州共派出9批医疗队、疾控分队、中医专家分队、救护车分队共计1443人支援湖北,他们在武汉、鄂州等地夜以继日、拼搏奉献。随着湖北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完成救助任务的队员陆续撤离。近日,人民网记者连线了已经平安返黔的医疗队员,听他们讲自己在湖北战“疫”的故事。

车宣敏:“病人平安出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回到贵州的第二天,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车宣敏收到“病友微信群”传来好消息:历经两次转院,武汉江汉方舱医院20区39舱最后一位病人“聂叔叔”终于平安出院了。

江汉方舱医院20区39舱是车宣敏“逆行”武汉的“主战场”。2月4日,开阳县人民医院护士车宣敏随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支援,2月6日凌晨2点,她正式进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20区39舱,负责28个病人的护理工作。

由于方舱医院刚刚建成,很多设施尚且不完善,条件自然比不上正规的医院,但是在这里的30多天,车宣敏每天都能收获特别多的感动。就像她口中的“聂叔叔”,由于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恐惧,因此刚进入方舱医院那几天,整个人都特别沮丧,几乎没有下过床,也不跟人交流,经常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叹气。

细心的车宣敏很快发现了他的状况。通过了解,得知“聂叔叔”常年患有高血压,加之生病后心情焦虑,睡眠缺乏,更是影响了药物的吸收。“要战胜病魔,就必须重拾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了帮助“聂叔叔”纾解内心的压力,车宣敏就经常找他聊天,询问他用药后的反应,还带着他一起和其他病友下床做早操、练太极。

慢慢地,“聂叔叔”开始好转,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起来。不仅会在吃饭时间帮着护士分发餐食,还协助她一起管理其他病人,逐渐成了大家从心里认可的“管家”和“队长”。随着“聂叔叔”被转至武汉协和医院,江汉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让车宣敏最感动的是,在方舱医院期间,她还意外收到了一封来自全20区39舱全舱病人亲笔签名的感谢信,每每读着信中大家的感谢和祝福,她都会感动落泪。

“在方舱医院的日子里,我们和病人从开始不认识到逐渐熟悉,最后变成了家人,看着家人们都平平安安出院,我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车宣敏说,希望来年春暖花开,能够再赴武汉,看武大飘落的樱花,吃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那将会是怎样的幸福和喜悦。

路莎 :“在武汉,我吃到了这辈子最好吃的小龙虾”

“与其说我们是医生和患者,倒不如说是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们都努力给彼此更多坚守的温暖和力量。”路莎说。

路莎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一名护士,也是贵州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2月9日中午12点半,她跟随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踏上前往武汉的征程。到达武汉时,路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街上没有车、也没有人,空空荡荡,感觉很苍凉”,这让她心里五味杂陈。

路莎“比心”为患者加油。受访者供图

“在武汉的前两天,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练习穿脱防护服,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给整个团队拖后腿。”2月12日,路莎和队友们正式接管了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分管2个病区68张病床,进仓的15名护士两两一组,每天四班倒,负责给患者分发口服药、测量体温及日常护理。如遇到病人有胸闷等不适症状,需及时给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等相应处理。

因为方舱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日常治疗并不多,但很多患者都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为缓解他们紧张的心理,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每天带着患者做广播体操、跳广场舞。慢慢地,病房里欢声笑语越来越多,很多患者还会主动帮忙分发餐食。有一次,路莎的同事在病友群随口说想吃小龙虾。没想到,3名患者真的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给他们送来几盒,这让大家既惊喜又感动,“我觉得,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小龙虾”。

3月8日,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路莎所在的医疗队共收治患者80名,其中治愈出院64名,转院16名,圆满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3月16日接到撤离通知,我们既高兴又不舍。”返程路上,路莎所在的病友群传来一条消息,“虽然我至今没看清你们的长相,但我看到了你们饱含深情的眼睛和不断流淌的汗水,我知道,你们来自贵州高原。”看着屏幕上的字,路莎数次泪目。

杨洋:“我只是尽了一名医生该尽的职责”

“所谓医生,就要给病人更多的安全感,不管是医学治疗还是生活起居。”杨洋语气坚定。作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2月8日晚上9点左右,杨洋接到前往武汉的通知,来不及多想,她简单收拾几件换洗衣物便急驰武汉。

“12日下午3点左右,我成为第一批进仓的医生。”杨洋说,简单熟悉环境后,他们马上开始收治病人。熟悉病人情况、告知患者洗漱区域、各自药品及生活用品摆放位置……梳理完整体流程,已是凌晨1点。

杨洋(左一)与“战友”即将启程返黔前在机场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尽管我们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但很多病人除感染新冠肺炎外,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在进行医学治疗的同时时刻关注患者生活起居。”杨洋坦言,方舱医院饮食条件不比家里,很多患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治疗时要格外仔细。

杨洋清晰记得,有位患者经常胃不舒服,但他怕给医生添麻烦,始终不说。放心不下的杨洋连续询问多次,患者才告知自己患有胃糜烂。了解情况后,杨洋在他每天的口服药中多加了胃药。随着病情好转,该患者达到出院条件,因担心他家里没有常备胃药,杨洋赶紧多拿了几颗,以备他不时之需。

“感谢杨洋对我的细心照顾,出院后,我的胃病好多了,真的特别感谢,祝你们一路顺风。”回贵阳的路上,该患者在病友群里如是说。“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小举动,他能记那么久,我只是尽了一名医生该尽的职责。”杨洋说。

王艳:“家乡的支持和守护让我能量满满”

作为贵州省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长,王艳有着22年的护理经验,并在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2月4日晚,王艳主动请战武汉,随着踏上援鄂之路。

参加战前会议、接受防护培训、进行防护演练……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大家争分夺秒。2月6日晚8:00,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99名护理人员被分成6个小组,正式接管武汉市开放时间最早、接收病人最多的武汉汉江方舱医院西区356张床位的病人护理工作。

3月18日,王艳(左一)平安返黔。开阳县宣传部供图

“方舱医院虽然收治的是轻症患者,但新冠肺炎病情比较复杂,患者的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变化,所以护理工作一点都马虎不得。”由于有较丰富的一线“作战”经验,王艳成为了汉江方舱医院西区第四小组护理组组长。在方舱医院的一个多月里,王艳和她的同事们一天4班倒,实行6小时轮换,定时给病人监测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叮嘱大家按时吃药,及时为患者上氧,以及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

由于患者入院时通常对自己的病情十分担忧和恐惧,特别是一家出现多人感染的情况,患者情绪更是会变得极度焦虑和沮丧,甚至寝食难安,非常不利于病情康复,因为,对病人进行情绪安抚和心里疏导就变得十分重要。“就是要以心交心,不把他们当成病人,而是当成亲人、朋友。”王艳说。就是在这样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中,她和患者慢慢打成一片,良好的心态也帮助着大家更迅速地打败了身体里的病毒。

由于治理成效明显,3月6日,汉江方舱医院正式休舱。3月18日中午11点,乘坐“胜利号”航班返黔的王艳平安到达贵阳龙洞堡机场。在前往隔离酒店的路上,贵州省主要领导及众多市民前往欢迎英雄回家,隔离酒店更是贴心地为队员们准备好可口的餐食以及隔离期间所有需要用到的生活物品,点点滴滴都让她数次感动落泪。“病毒虽然可怕,但有患者的支持,家乡的守护,再苦再累我们都觉得充满能量。”王艳说。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