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多渠道稳定扶贫搬迁群众就业

2020年03月19日08:4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易地扶贫搬迁,是为了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而为了解决群众搬出来后的就业问题,碧江区通过采取多种渠道,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今年59岁的周益桥是碧江区六龙山乡茶坪组人,2017年他与本组的62户257人通过整组扶贫搬迁搬入了碧江区灯塔街道矮屯安置点生活。

碧江区六龙山乡茶坪组村寨后山有崩塌隐患点,2016年被定性为地质灾害崩塌区,2017年初茶坪组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整组搬迁村落。在政府的帮助下,2017年12月周益桥从碧江区六龙山乡茶坪组搬迁入住到矮屯的新家。周益桥的新家位于安置区一楼是面积100平方米的三房两厅。为解决周益桥搬迁后的就业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帮助周益桥在小区内找到一份环卫工人的工作。与此同时,周益桥还将客厅改造成小卖部,开办起为小区业主服务的爱心小卖部从事副食品销售,和桶装水配送、代签收寄存邮政包裹,一家人稳稳当当的在安置区内当起了新市民。

周益桥介绍,以前到六龙山老家,路又不好走,生活条件困难,生活基本保障就靠种田养猪。

由于整组纳入扶贫搬迁,该组道路硬化、改水、改电、房前屋后硬化等项目均被取消。

搬迁到灯塔矮屯后,周益桥一家利用住居在一楼的房屋,将客厅改成小卖部,做起了生意,同时为小区业主代收邮政包裹,他和妻子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小区做环卫工,每月收入不低于6000元,日子越过越好。谈及现在的生活状况,周益桥感叹不已。“现在生活也好了,环境条件好了,路也好走了,一家人再也不愁吃和穿了。”周益桥接受采访时说。

周益桥是碧江区本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碧江区区内搬迁到碧江区矮屯、白岩溪、打角冲等地共计1173户5131人,通过园区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实现一户一就业或一户多就业。

与此同时,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碧江区承接了沿河、印江、松桃三个县11194户50732人跨区域搬迁到碧江区生产生活。为解决跨区域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碧江区引进国内香菇行业首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湖北裕国菇业落户碧江,建成占地面积3260亩,建设大棚3000个的香菇小镇,对跨区域搬迁群众实行第一年大棚免租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公司保底价收购,成本价提供菌棒让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在香菇小镇承租大棚,确保每一个大棚收入稳定在2.4万元以上,实现跨区域易地移民搬迁群众稳定增收。来自沿河县思渠镇跨区域搬迁到碧江区打脚冲易地扶贫搬迁点的跨区域易地移民搬迁户谢勇现在在碧江区香菇小镇承租大棚从事香菇生产。对政府招商引资建设的裕国菇业自己可以承包种植既稳定了就业又稳定增收充满希望。

据谢勇介绍,每一户承包一个棚,每年每个大棚能收益3.7万到4万,公司保底收购,再加上平时上班地点离家也比较近还可以照顾小孩,平时业余时间可以干点其他活,一家人收益稳定,不仅是能脱贫还能致富。

碧江区还针对有外出意愿的贫困户,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增加群众收益。今年47岁的雷林生和44岁的妻子杨小珍夫妻2019年11月通过跨区域易地移民搬迁从松桃乌罗镇搬迁到碧江生活。碧江区充分尊重农民工自主择业意愿,有序组织农民工外出就业。区政府相关部门与东部对口帮扶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湖南、重庆等市外主要务工地的对接,收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掌握企业复工复产、交通出行、疫情防控等情况,积极协调劳务输入地,统一调配车辆,加开劳务输出车辆专班,并按要求制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返岗包车通行证”,开辟交通出行、健康检查绿色通道,采取“点对点”的方式集中统一运送到外地用工企业就业,科学推进农民工返岗就业。雷林生一家在政府的组织下于2月28日搭乘碧江与昆山包的专机,飞赴江苏昆山就业。与雷林生一样选择外出务工的搬迁对象有1000余人,在政府的有序组织下,已经到江苏昆山等地实现了稳定就业。

截至2020年3月15日,碧江区矮屯、白岩溪、打脚冲等五个小区易地扶贫搬迁户有劳动能力的8797人实现一户一人就业,创办小商店617户,全区易地移民搬迁户基本户户实现稳定就业创业。(廖凯)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