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将“脱贫答卷”写在乌蒙腹地

2020年03月18日08:3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经开区企业带动群众就业。牟慧松 摄
经开区企业带动群众就业。牟慧松 摄

每一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在这个花春暖开日的时节,七星关区迎来了脱贫。

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七星关区等24个贫困县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同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让165万七星关区人热血沸腾。

初心为墨,使命作笔,在连片贫困的乌蒙腹地书写“脱贫答卷”,回首来路,七星关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众志成城,尽锐出战,破除千年之殇的千年之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七星关区严格贫困户识别、帮扶、退出的各项程序,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对象精准。建立“四看两议三公开一公告”精准识别法,对符合贫困标准的人口及时精准识别,动态化管理,确保贫困群众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一人。

措施精准。找准致贫原因进行靶向治疗,对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和因学、因病、因残等贫困户进行差别化帮扶,确保项目安排、到户措施精准。

资金精准。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和银行资本,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格局,筹措资金240.77亿元用于脱贫攻坚。

哪里贫、扶哪里,缺什么、补什么;因为精准,所以精彩。

脱贫,是打通一条条致富路。

全力推进国省县乡村组“六级公路大会战”。2014年以来,建成通村、通组硬化路共4367.55公里,实施串户路硬化1453公里、院坝硬化168万平方米,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扮靓了乡村“颜值”。

漫漫群山,遮挡的不仅是视线,更关起一道通往幸福的大门;条条大路,连接的不仅是便捷,更是山里人的命运和未来。脱贫,是喝上一口口幸福水。

实施445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09.6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村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水、干净水、放心水。喝到嘴里的是水,尝到心里的是甜。

脱贫,是点亮一盏盏照明灯。

2014年以来,实施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新建及改造变电站16座、新铺设和改造电网线路3789.863公里、安装变压器2215台,电压不稳、供电断续的时代一去不回。在农村安装路灯49052盏,覆盖1040个村寨。

山村的夜不再漆黑一片,一盏盏明灯照亮的不仅是黑暗,更照亮了山里人的生活。

从制约贫困群众发展的基础设施着手,七星关区全力推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进村入户,实现全覆盖,精准施策,筑牢脱贫基础。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对坡镇大堡社区的赵明刚看着家门口的产业,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笑。

2017年底,大堡社区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起700多个产业大棚。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区的茶叶育苗基地,更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

从建大棚开始,赵明刚就在基地务工,他踏实肯干,认真好学,从临时工变成技术员、管理员,工资越拿越高,两年时间,就在基地收获了7万多元经济收入。基地总计带动300多人就业增收。

向生态要红利,跟产业要效益,七星关区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谋划了“532”农业产业布局,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越来越多贫困群众依托产业实现了脱贫。

天道酬勤,没有等出来的脱贫,只有干出来的幸福。

拒绝等,全区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

31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277名第一书记和1034名驻村帮扶干部深入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严格落实“4321”结对帮扶机制,组织8659名干部与1.7716万户贫困家庭结穷亲、交穷友,实现了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拒绝靠,各地挖据资源、发挥优势、甩开膀子加油干。

层台镇玉龙村一帮农民守着绿水青山,摸索出一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山是羁绊,但也蕴藏机遇。流沙地里谋产业,立足生态求发展,3年前,玉龙村在坡陡荒坡、地贫土瘦的九里十三弯上种上了600亩牡丹。

“牡丹全身是宝,药用食用价值都很高,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玉龙村30万棵“摇钱树”今年初产,有望给村里人带来10万元经济收入。村里还组成立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入了股。

拒绝要,从“别人帮”到“帮别人”,大屯乡易地扶贫搬迁户黄年强在柏杨林街道和美社区当起了社区主任。

“党的政策太好了,让我们一分钱不花住进了新房子。”10多年来,黄年强做梦也想搬新家、住新房,如今党的好政策帮他圆了梦,100平方米的房子,设施应有尽有,和老家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他决定一心一意为社区居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在新家活出新样。

内部发力,外部借力,东西扶贫结硕果,七星关区脱贫攻坚还有一份来自于千里之外的援助。

统一战线倾情帮扶。2014年以来,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致公党中央及致公党各级组织投入大量资金,深入开展“明眸工程”“烛光行动”“同心助学”“致福送诊”“致福教育”等活动,通过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产业带动等方式助力我区脱贫攻坚。

恒大集团倾力帮建。自2017年广州恒大集团帮扶七星关以来,共援建了6154个蔬菜大棚、1个肉牛养殖场,建成了毕节市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柏杨林集中安置点,为我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

广州荔湾区鼎力相助。从2017年起,广州市荔湾区实施帮扶项目26个,协调27家企业对我区24个深度贫困村进行帮扶,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覆盖我区集镇以上的113所学校、43个乡镇卫生院和2家县级医院,取得了“既输血又造血”的效果。

同心攻坚,七星关区充分用好各级各界帮扶资源,全面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一份保障带来一份温暖,一份保障点燃一份希望。

七星关区大力实施教育、健康、住房等政策保障,解每一位贫困群众之难、排每一位贫困群众之忧。

——让每一个贫困孩子上得起学。

全区深入实施教育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的根本举措。

2014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4.27亿元,受益学生50.8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88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不漏一人。

在教育资助政策的关怀下,毕节四中高三2班的肖琴同学重新回到了课堂。3年前,因父亲病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肖琴面临辍学的危险。关键时刻,教育资续了她的读书梦。

现在,肖琴每年享受“两助三免”共计4900元教育资助,再也不为学费发愁。她说,在学校感到很开心,争取考个重点大学,学习喜欢的心理学专业。

——让每一个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全区32个乡镇卫生院和305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区乡两级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实现应保尽保,贫困人口家庭成员患25种大病、4种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应签尽签,“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

——低保兜底保障不落一人。

全区健全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将2.0893万户建档立卡户5.4452万人分类纳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供养兜底保障范围。

搬出大山,摆脱贫困;搬进城市,迎接幸福。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易地扶贫搬迁更搬出了全区数万农村贫困群众的新生活。

破除“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2016年,采取集镇集中安置的搬迁群众827户3372人,其中贫困群众645户2665人;2017—2018年度,采取城镇化集中安置搬迁群众6372户2.9001万人,其中贫困群众5722户2.6061万人。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柏杨林安置点成立街道党工委,建立“六办一站一所四中心”的组织架构,同步建成产业园、就业园、学校、卫生院、大数据监控中心等配套社设施,有效解决了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同时,全区通过修缮加固、原地改建和就近修建的方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7746万户,同步实施改厕、改厨、改圈,实现贫困农户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

不再为读书发愁,不再为看病着急,不再为住房担忧,全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2014年至2019年,全区累计脱贫农村贫困人口4.1173万户19.305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下降至1.42%,剩余0.6836万户1.7821万人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部脱贫。

曾经,贫困暗淡了多少山区儿女的前途命运,如今,乌蒙腹地已经焕然一新,全区人民正鼓足了干劲,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更美好的未来正在到来。(牟慧松)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