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在危难面前初心不改、忠诚不变的精神

2020年03月06日13:0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美宁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诗《赐萧瑀》,意为只有经过烈风狂吹之后,才知道哪一棵草是刚劲的韧草;只有经过危难和动荡,才知道哪一个人是忠臣良将。全诗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唐太宗继位之初,封萧瑀为宰相。但萧瑀性情刚直,上朝言事言辞直率,以致得罪不少人。后来,唐太宗免了萧瑀的宰相,让其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尽职尽责辅导太子。李世民十分赞赏萧瑀的为人,认为他不为外界所扰,不为困顿所惑,在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忠诚的立场,于是赐诗一首,盛赞萧瑀的仁德,并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萧瑀后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疾风知劲草”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刘秀起兵之后,遇到很多困难,之前投奔刘秀的人,陆续不辞而别,只有王霸始终如一,坚定地跟着刘秀。刘秀感慨地对他说:“从前在颍川跟随我的人都跑了,只有你留了下来。验证了在迅猛的风中才能看出坚韧的草这句话。”

而“板荡”由《诗经·大雅》中的《板》《荡》两篇作品名称而来,后来引申为危险磨难。

风和日丽的日子,“劲草”无异于普通的草;安定和平的环境,“诚臣”不容易被发现、鉴别。往往在疾风骤雨的环境里,更能看出谁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之人。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道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危难面前,初心不改,忠诚不变。

这种精神,一直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延续着、弘扬着。

早在《左传·昭公元年》中,就有“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的表述,说的就是国之大臣当有大节。南北朝诗人鲍照,用一句“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歌颂了将士英雄赴难的壮志与豪情,化作衡量忠臣良将的行为准则。唐代令狐楚《少年行》:“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描写了少年英雄为国家收复边疆、不成功不回乡的慷慨激烈。北宋张载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筚路蓝缕,斩棘前行”,指引后人把艰难困苦当成砥砺意志、推动进步的磨刀石。“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朝廉吏于谦人如其诗,在土木之变后,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于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将一腔热血化作烛照后世的汗青。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回顾一百多年来血与火的征程,我们所遇到的敌人不可谓不凶残,所碰到的困难不可谓不险恶,但任何敌人和困难都阻挡不了中华民族滚滚向前的大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有着初心不改、忠诚不变,为了理想信念向死而生的仁人志士。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无数忠贞义士,在巨大危险和严峻考验中,表现出大义与大节。他们身处逆境而坚定前行、付出巨大牺牲,他们有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决心,有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哪怕“粉骨碎身”,也要留得清白在人间。正是这些被人们称为民族脊梁的“劲草”“诚臣”,不断锻造着我们的民族品格,深化着我们的民族自信和身份认同,构筑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和价值基底。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我们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体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气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排山倒海的力量,坚定而自信地迎接风雨的挑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