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决战

——看黔南州如何实现脱贫摘帽“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20年03月06日16:02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贵州省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黔南州长顺、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6县在列,其中,三都、罗甸两个深度贫困县提前一年退出。至此,黔南州10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州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68%,历史性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取得根本性胜利。

这个消息,对黔南的干部群众,可以用倍加振奋、百感交集来形容。

1980年新华社笔者杨锡铃到荔波采访时,被瑶山的贫困状况震惊了:赤脚光身,挺着大肚子的孩子;衣着褴褛,几乎不能遮羞的妇女;除粮食外,几乎没有多种经营;百分之八十七的人是文盲,百分之九十五的妇女不会讲汉话;旧法接生造成婴儿死亡率高……《瑶山至今仍过着贫困落后的生活——贵州瑶山见闻》这篇报道,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也从此拉开了瑶山扶贫序幕。

四十年的持续扶贫,今天,瑶山瑶族群众早已搬进新家园,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有的捧上乡村旅游“金饭碗”,有的变身扶贫车间职业工人,有的成了勤劳致富的桑农、果农、菜农,彻底与贫困诀别。

比一比谁的茶更好。李庆红 摄

瑶山是黔南贫困顽疾最深的“三山”之一。瑶山的巨变,是对黔南扶贫成效最有力的注脚。

黔南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汉、布依、苗、水、瑶、毛南等44个民族、420万群众在2.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地理自然条件恶劣,以麻山、瑶山、月亮山“三山”地区最为突出。贫困,像一只盘踞在大山里的“穷魔”,给这方山水附上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魔咒”。全州12个县(市)中,有10个贫困县,其中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27.18万贫困人口生活在滇桂黔石漠化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信息闭塞、生态脆弱、灾害频繁,脱贫攻坚难度巨大,任务繁重。

都匀市金恒星移民安置楼。李庆红 摄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中,黔南历届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州44个民族紧紧抱成一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光辉照耀下,420万干部群众高举反贫困大旗,以豪迈的气势书写了决战贫困的壮美篇章,“好花红”民族绚歌在黔南大地嘹亮唱响。

嘹亮的号角,昂扬的斗志

从1986年国家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活动以来,黔南反贫困战役作战方案不断优化,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不断总结经验打法,瞄准坚中之坚,攻克难中之难,通过“靶向治疗”,精确定位贫困村、贫困户,因村因户施策,科学配置资源,脱贫攻坚捷报频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猛攻:认真落实“六个精准”,大力推进“五个一批”扶贫战略,打响“四场硬仗”、“七大战役”、“春季攻势”、“夏秋决战”,立下了“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铮铮誓言。

终于,穿过漫长的黑夜,曙光就在眼前。

独山茶天堂。李庆红 摄

2014年至2019年,全州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1.55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4.12%下降到0.68%,全州10个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县(含2个深度贫困县)、137个贫困乡镇(含2个极贫乡镇)、83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在全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44个民族,一个民族都没有落下。2019年7月,黔南正式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命名。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精神。

上个世纪90年代,以何元亮为代表的罗甸大关人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为贵州反贫困大业做出了榜样,成为贫困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20多年后,同样在罗甸,另一位英雄人物在全国家喻户晓。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邓迎香带领麻怀村民发扬“愚公精神”,持之以恒13年,从石山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2016年当选为麻怀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9月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在不等不靠、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精神驱动下,邓迎香带领村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没有路到通村达户、从贫困村到万元村、从没有大学生到有了研究生……

在黔南脱贫攻坚战场上,反贫困的精神火种形成了燎原之势,涌现出“背篼干部”、“伙计干部”、“留守儿童妈妈”汪付珍、身残志坚的王华银等等干事创业、带民致富,享誉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

贵定县昌明镇食用菌生产基地。李庆红 摄

正是这种对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推崇与追随,让黔南的干部群众从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向心力,在改变贫穷面貌,推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不甘落后、坚韧不拔的昂扬姿态,高高扬起的反贫困大旗上,镌刻着不畏艰难的倔强、不怕苦的坚韧和不甘落后的勇气,黔南发出了脱贫攻坚最强音。

难攻的“堡垒”,精准的“打法”

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三都县和罗甸县被列为2020年贵州省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为了啃下“三山”这块硬骨头,黔南针对三都县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县干部群众仍存在的思想偏差问题,于2017年8月提出了“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不能发散;聚力脱贫攻坚,力量不能分散;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功夫不能做虚”的“约法三章”,全州上下照章执行,纠正思想上的偏差和错误。2017年,瓮安县、龙里县率先摘帽出列。

纠正了思想的偏差,还要有行动上的指南。2018 年,黔南探索出“开展一轮全面系统筛查、绘制一张农村人口基数底图、组建一批脱贫攻坚专班、组织一场扶贫干部大培训、完善一个保障精准的组织体系、建立一套落实精准的工作机制、收集整理一本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的“七个一”机制,围绕“精准”持续发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当年,全州脱贫攻坚数据质量跃升全省前列,贵定县、惠水县顺利摘帽出列。

在2019年决战之年,黔南再加“猛料”,提出了脱贫攻坚十条“精准打法”,瞄准“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尽锐出战、动态摸排、完善机制、问题导向、智志双扶、社会帮扶、网格管理、激励问责”等十个方面,添足火力,精准打击,横扫最后的贫困堡垒。

黔南频频出招,招招命中要害,招招克难制胜。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精准的“打法”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贵州惠水润芝霖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生态农业综合性开发为主,把铁皮石斛组培及种植为核心产业,积极引导当地农户种植。李庆红 摄

在今年1月份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中,三都县、罗甸县达到整县脱贫摘帽标准,提前一年交出了高分答卷。与三都县、罗甸县一同交出满意答卷的,还有长顺县、荔波县、平塘县、独山县。

这是黔南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使出的“自加压力、自添动力”的高难度动作。

事实上,精准扶贫实施以来,黔南出台“1+9”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形成了以“三山”为主战场的“1+N”配套政策体系,打出了脱贫攻坚“组合拳”:以“三山”地区、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瞄准农村产业革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基础设施、两不愁三保障,形成体系作战合力,将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帮扶力量、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建立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指挥体系,建立州委领导联系深度贫困村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全州上下尽锐出战。

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保障了民生。2014年以来,全州共投入资金359.1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896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累计救助住院18.54万人次,“三重保障”救助资金6.91亿元,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全州共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63630户,实现人人有安全住房保障。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24.73万人的目标任务。全州349.2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罗甸县全力打造民族医药产业,图为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李庆红 摄

通过推产业、扩就业,增加了收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坝区为重点,打造茶叶、蔬菜、刺梨等12个特色主导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全州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230个,带动就业农户38.4万户、132.21万人。“庭院经济”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实现14.84亿元,推动农产品销售540万吨、总额376.32亿元。贫困劳动力累计实现就业19.9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10.4万人。

一批批项目资金流向一线,一群群驻村干部集结前线,一个个农业园区生机勃勃,一座座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一处处美丽乡村闪烁山间,黔南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创造了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等可圈可点的“黔南经验”,演绎了“麻怀出路”等可歌可泣的“黔南故事”,塑造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黄红缨、“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罗应和等熠熠生辉的“黔南骄傲”人物。

涓涓的细流,磅礴的力量

2013年,广州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开启了跨越千里的对口帮扶协作。

七年来,广州市按照“中央要求、黔南所需、广州所能”的原则,将扶贫与协作、扶智与扶志相结合,聚焦深度贫困,尽锐出战黔南,创新帮扶模式,力度逐年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层层“加码”,各种资源要素不断汇聚,形成了广州5个区与黔南12县(市)结对,行业与行业结对,部门与部门结对,企业与企业结对,街道与乡镇结对,社区与贫困村结对的帮扶格局,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工程,整合运用各种援黔力量,形成帮扶合力。

2013年以来,广州市累计投入黔南对口帮扶资金19亿元,援建项目近500个,受益贫困人口约10万人次。近3年来,共有87家广东企业投资黔南,投资额达45.12亿元,直接带动1.76万贫困人口增收。项目涉及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行业,黔南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广州社会各界向黔南捐赠帮扶资金(含捐物折资)6000万元,共选派80名党政干部、416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黔南挂职和开展技术帮扶。为黔南培训党政干部5000余人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2962人次,为黔南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在黔南脱贫攻坚一线,除了广州“特种兵”的身影,还活跃着一支勇猛的“国家队”。中央统战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投资开发集团公司等4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黔南6个贫困县。2019年,落实帮扶资金1.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2个,覆盖贫困人口7.5万人,带动脱贫3.2万人。协调社会捐赠3719.24万元,落实帮扶需求61项。帮助引进企业22家,投入资金12527.3万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1365.65万元,销售金额386.18万元。

黔南充分发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精准帮扶,发动企业、商会以及各类社会团体参与社会帮扶,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力量。

福泉仙桥乡林下养殖。李庆红 摄

“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倾情相助,有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2月10日,在贵州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掷地有声的誓言,刚劲有力。(刘雪红 仇颖欣)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