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决胜脱贫攻坚

——贵安新区以实际行动谱写群众增收致富赞歌

2020年02月21日10:43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世代困扰贵州发展的绝对贫困,是贵州同党中央签订的“军令状”,是贵州对4000万各族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军令如山,关键在抓落实;一诺千金,核心在于求实效。

作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始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重要指示要求,奋力打造全省发展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

在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贵安新区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决胜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曲关于群众增收致富的赞歌。

完善责任体系 夯实工作基础

在2019年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贵安新区党武镇党委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这一亮眼的成绩,得益于党武镇强化党建引领,精准施策,不断夯实脱贫攻坚之基。

近年来,党武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实效,该镇最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83人已全部告别贫困。

不只是党武镇,贵安新区各乡镇都切实履行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责任,认真落实驻村结对帮扶责任,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切实履行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仅2019年,新区制订下发《贵安新区2019年春季攻势行动方案》《贵安新区“五个专项治理”整改工作方案》《贵安新区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表》等文件,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及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了解困难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深入开展扶智扶志“双扶”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督导检查等方面着手,督促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抓细抓实。同时,相关单位互相联动,协调配合,签订脱贫攻坚减贫责任状,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分工责任,帮助基层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脉问诊”,确保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此外,新区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驻村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驻村结对帮扶工作。

新区始终坚持尽锐出战,把最能打仗的尖兵选派到一线战场,认真落实好驻村结对帮扶工作,着重抓好所驻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实党员发展教育监督管理,狠抓帮扶干部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组织145名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业务知识学习118期,并外出考察学习,不断筑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

目前,贵安新区有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18个,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56名。其中村第一书记18名、驻村干部27名、农村知识青年11名。

推进产业革命 激活发展动能

近日,贵安新区高峰镇桥头村食用菌基地迎来了出菇高峰期,日出产峰值达5吨,日产值达3万元左右,村民收入明显提升。

“我在这里打工收入还可以,在出菌高峰期,每天收入约100元,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收入,而且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村民陈德方喜滋滋地说。

以前,桥头村主要以零散种植一些低产值农作物为生,看天吃饭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一情况在2018年得到转变,驻村工作组和村委会经过反复考察和协商,决定发展食用菌产业,积极引进科技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进行经营,桥头村的食用菌产业逐渐有了起色。

“通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务工、菌材加工菌棒生产等方式,可以让大家的务工收入达到20万元。这样推算,每人每年长期在基地务工可确保年收入达2.4万元。这既为村民们提供了可观的收入,也让村民有了稳定的工作。”贵安新区高峰镇桥头村驻村干部熊骥说。

目前,桥头村的食用菌繁育基地共有60亩,共50个繁育大棚,基地繁育的食用菌包含平菇、袖珍菇、香菇等,每年产菌高峰期平均每天能出4吨食用菌,年产值达500万元。同时,基地还不断扩大产品产业生态链,与广州某日用品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推出以食用菌为原材料的酵素、洗衣凝珠等生产生活日用品,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结构道路。

发展食用菌产业,只是贵安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例子。

近年来,新区紧紧围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玉米调减计划5000亩,实际调减完成5795亩,超额完成795亩。明确了蔬菜、水果、茶叶、辣椒、食用菌5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完成蔬菜种植28172.5亩、食用菌种植1000万棒、水果种植20261.58亩、辣椒种植10920亩、茶叶种植5000亩、优质葡萄品种改良4600亩;科学划定坝区6个,分别为马场镇鱼雅-新寨坝区,高峰镇大乐歌村坝区、龙宝村坝区、黄猫村坝区、王家院村坝区、岩孔-栗木-活龙“稻田+”坝区,涉及2个乡镇,9个行政村,农户3629户13389人,规划面积为17989.39亩。坝区2019年种植水稻9614亩、蔬菜1275亩、辣椒675亩,其他经济作物及粮食作物7586亩,平均亩产值达4100元,土地流转率为46.6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0元。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指数

“老人家,你的血压有些偏高,要合理饮食,吃饭最好清淡点,注意休息。”日前,在贵安新区卫计局组织开展的“万医下基层”健康扶贫春季攻势义诊活动上,现场坐诊专家为一名大爷测量血压时叮嘱道。

这只是新区一次普通的健康医疗活动。

在另一边,北师大贵安附校门口人山人海,家长们正将各自的孩子送入校门。

“你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上课不要开小差。”来自湖潮乡芦官村茶翻寨组的村民黄五妹叮嘱女儿说。

“说实话,我从来没想到我家的孩子能读上北师大附校,这真得感谢党,感谢政府。”黄五妹感激地说。

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过程中,贵安新区聚焦民生短板,抓好教育医疗扶贫保障、农村安全住房改造、安全饮水保障,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在教育扶贫保障方面,新区认真抓好控辍保学,认真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拨付学前教育阶段至义教阶段建档立卡精准扶贫资助金66.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69人;拨付高中阶段建档立卡精准扶贫资助金9.53万元,资助学生104人;拨付普通高校精准扶贫资助金562.1万元,受益学生1405人;拨付2019年度学前教育儿童营养餐改善资金61.5793万元,受益学生1034人;拨付义教阶段营养餐改善资金1595.9106万元,受益学生18850人。

在医疗扶助保障方面,新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稳定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88%左右,新建村卫生室8个,修缮43个,现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新建卫生室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让医疗资源普惠全区。

在农村安全住房改造方面,新区100%完成了区域内农村危房“危改”“三改”任务,100%完成了区域内住房安全性评定全覆盖,100%完成区域内102户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任务,100%完成区域内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现场核实。

在安全饮水保障方面,新区对12.7798万人安全饮水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新区投入财政专项资金615.93万元,启动实施15个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对安全饮水成效再提升再巩固。(郑芹)

来源:贵安新区报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