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贵安新区马场镇普贡村,记者看到农户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地采摘蔬菜,这些蔬菜将送往市场,进入老百姓的餐桌。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减少大棚内的工作人员数量。”普贡村阳光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韦小红说,每天来务工的村民都要在卡点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才能上岗,还会提醒他们干活的时候相互保持距离,不能扎堆。
据韦小红介绍,他们抓紧安排了白菜、芹菜、生菜、花菜等农作物的种苗繁育和采摘,以保障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等地农贸市场的蔬菜供应。
为了不误农时,目前,普贡村蔬菜基地6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和10000余平方米的种植大棚已经全面复工,每天安排6、7名人员入棚劳作。
在贵安新区党武镇的葵花山村,村民李庭芳正在地里忙着翻新耕地。不远处,72岁的村民刘老汉正忙着除杂草。
“我们村和松柏村的村民去年首次尝试种植花椒800余亩,这也是我们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新尝试。”葵花山村村主任张本初指着对面山坡上的一片区域告诉记者。
张本初说:“我们正改变以前玉米、油菜等作物的散种状态,以集约化生产方式,打造适合本村土地资源状况和农业生态结构的花椒基地。”
按照估算,三年后该花椒基地每亩地收入在2600元以上,五年后每亩收入在4000元以上。这对于葵花山村和松柏村的村民来说,确实是值得投资的事。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张本初说,村里近日正在收集村民春耕需要的生产资料情况,准备统一采购。葵花山村将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农业发展,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除了普贡村、葵花山村,贵安新区的洋塘村、岩孔村等最近也是一片热闹的农忙景象,彰显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容不得丝毫松懈。
春回大地暖,耕种正忙时。在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的道路上,贵安新区始终秉承“打出多重‘组合拳’、防疫生产两不误”的理念。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做好春耕备耕,加快恢复蔬菜种植。”贵安新区农林水务局农业处负责人何岩介绍,新区正围绕各乡镇特色产业,推动以辣椒、西红柿、小白菜、莲花白等品种为主导的蔬菜基地的生产,同时加快恢复食用菌和生猪生产。
“农业生产,农资供应保障是关键。”何岩说,新区各乡镇目前重点针对种子(苗)、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量和调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谋划、提前安排,保障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的种植。
抓好冬春季生猪生产、蔬菜生产、食用菌生产和保供;
对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开展指导和服务,指导企业和合作社统筹安排好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丰富品种类型;
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叶菜和速生蔬菜生产,保障蔬菜均衡供应;
安排技术人员科学指导菜农加强蔬菜种植和管理,实施病虫害防控,增加新鲜蔬菜产量;
在生产管理上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栽培技术,严厉打击使用禁限用农药及非法添加物及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行为;
加强对上市蔬菜产品的抽查检测,重点对蔬菜、食用菌、猪肉、禽肉、鸡蛋等保供农产品进行监测,全面推进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当前,贵安新区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科学有序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因地制宜壮大主打产业、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全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断夯实基础。(黄镇华)
来源:贵安新区报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