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紫云县城有一支爱心送餐队,领头人叫周桥玉,是安顺紫云供电局的一名普通员工。
连续10多天,他每晚都带着爱心送餐队到疫情防控卡点送夜宵、水和饮料。他们的这一行动,被人们称赞为“防疫做义举,真爱暖人心”。
为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紫云自治县县委、县政府迅速部署县公安交警、道路运输、卫健系统、应急办、乡镇等单位部门,在县城周边各重点道路出入口,设立疫情防控卡点,对过往车辆、进出人员进行严格检测和管控。
这些疫情防控卡点的工作人员,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24小时全天候值守。白天还好,尽管忙得冒烟起火,累得腰酸背痛,但咬咬牙、忍一下就过去了。最难熬的是夜里,饿的时候吃泡面,静下来则只能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卡点的工作人员在一线防控‘疫’情,实在太辛苦了。”周桥玉想:如果约上几个人,每天晚上做点粉面送去,让他们吃上几口热乎乎的夜宵,缓解缓解身体的疲劳,该有多好。
这一想法得到妻子的支持后,周桥玉立即联系陶洪昌、周金兰、周霞等十位西门的街坊邻居,向他们说出组建爱心送餐队向县城疫情防控卡点送夜宵的想法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周桥玉和街坊邻居立即行动起来,买菜的买菜,杀鸡的杀鸡,下厨的下厨。当天晚上,就为高速路口收费站、关阳大地、磨石关等县城周边的9个疫情防控卡点送出了第一份晚餐。
9个疫情防控卡点,每天60多碗的夜宵,还真是一件不轻松的事。从食材的采购、洗切、制作到晚上送餐,爱心送餐队作了明确的分工。为了夜宵新鲜可口,主食定为剪粉、水粉,主要佐料鸡、鹅、肉一天一换,所有食材则是当天买来现做。
每天晚上9点,周桥玉带着爱心送餐队,用皮卡车拉上做好的食材、饮料和矿泉水,带上煤气灶,奔赴各个卡点送餐。夜晚天冷,送餐时大家却都想去。但因为处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口,送餐人员不能太多,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每天晚上轮流去,而固定每晚都参加的是周桥玉和皮卡车的车主陶昌洪。
一天夜宵的食材,加上饮料和矿泉水,费用不少于500元,全由周桥玉和街坊的陶洪昌、周金兰、周霞等10位爱心送餐队的人员捐出。
周桥玉和爱心送餐队的人员坚定地说:“每天晚上会坚持送餐,除非卡点拆除,否则送餐不结束。”
每次吃上热气腾腾的夜宵,即便是寒冷的春夜,疫情防控卡点的工作人员心里总是暖融融的,让他们在一线战“疫”更有力量。
周桥玉这名党员、退役军人,最喜欢“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在他身上,让人看到了共产党员的热血初心,退役军人的铮铮铁骨,电力员工的使命担当。(谢祖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