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桥”忆军民情

2020年01月09日10:4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西秀区杨武乡猛帮村大屯河畔的石板桥,原名为鱼良坝桥,这里记录了红军第三、第五军团曾经走过大屯河的足迹和回忆。

1935年春,正是鸦片开花的时候,当地农民还在给鸦片施肥,突然看到有人从水泥冲方向跑来,边跑边喊,红军来了,红军来了......

地里的人围拢猜想,红军是干什么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正说着,红军的先头部队就到了大冲门口,人们看到红军来了,撒腿就跑。红军看到地里干活的人们在跑,就停下来喊话,你们不要跑,我们是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来帮助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的。这时胆小的跑得无影无踪,胆大的都过来听。

1935年4月13日,红一、三、五军团分三路进入安顺境内,红三军团一部及红五军团由长顺县安乐堡进入安顺县境水泥冲(今屯寨村),然后由水泥冲到达鱼良坝大桥,但当时红军并没有立即过桥,为防止后面敌人的追赶,他们把桥面上的一些石板拆掉,并在桥的对面修筑了工事,准备利用这里有利的地形,与敌人展开战斗。因为种种原因,后来中央红军处要求红第五军团放弃在安顺境内与国民军交战的计划,红军修建在雨棚河岸的战斗工事,就没有发挥其作用。

红军到达杨武街上后,把红军指挥部设在杨武大寨孙家大院。随后在场坝上召开宣传大会,宣讲共产党和红军的各项政策,同时开展没收地主财产的活动,把没收来的地主财物、粮食堆放在场坝上,当即分给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贫困农民。

红军每到一地,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造价赔偿,用铁的纪律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信任。

水泥冲寨子里,永远长眠着一位名叫“王明光”的小红军战士。当时正生着病的王明光和陈伦辉,因跟不上部队,便流落在了水泥冲,得到了村民的掩护。王明光患严重的痢疾,经过两个多月的医治,终因病情严重,无法挽回其生命。陈伦辉被被当地农民收留,后来其外出学习木匠手艺,到小市梅定居。解放后,陈伦辉担任市梅大队党支部书记,致力于家乡的建设。一九七九年因患癌症不幸去世。

红军队伍由于长途跋涉,红军战士刘少山和另外一名无名战士因伤病掉队,只好藏在老凹坡对面的拿孔山上。当地反动保长吕启明发现后带人将刘少山二人抓住,将病轻的一个诱骗下山交给了杨武联保主任张伯勋,张伯勋派人把这位红军杀害于杨武水淹坝的死人冲。而病重的刘少山则受尽折磨毫不屈服,活活地被吕启明等人丢进朝天洞中,此洞深达十几米,四面光滑陡峭,加之生病受尽折磨,无法自救。1958年,刘少山的遗骨从洞中取出,公祭后下葬,1976年再迁葬安顺烈士陵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红军,于是就把红军设伏过的山坡叫“扎营破”,把红军过的桥叫做“红军桥”。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当年红军走过的桥虽已旧貌全非,但如今仍然在原有的基础上搭建起简易的桥,这就是杨武乡扎营破、红军桥的由来,它在民间广为传播已有半个世纪,现今仍在代代传播。(李璐 王小翠)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