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阳1月6日电(李宇) 1月6日,在贵州省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上,贵阳农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冉斌表示,长期以来,贵阳市蔬菜自给水平在45%左右,贵阳农投集团把解决这一“菜篮子”问题作为责任和担当,先后在长顺县、印江县、平坝区、格江县等11个县区的25个坝区,规划建设5.82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努力为提升蔬菜保供能力莫定坚实基础。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建成我省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样板。”冉斌表示,贵阳农投集团在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土地集中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把产业做强起来,真正让农民获得更稳定更扎实、更持久的收益。
精准定位,聚焦坝区选好产业
贵阳农投集团确立了“建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建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确保市场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发展思路,先后在25个坝区规划建设5.82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为贵阳提供优质绿色蔬菜。
“五化”并举,高质量建好坝区基地
贵阳农投集团与农业部设施农业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发适合贵州光照较少、雨日较多的生产棚型;并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在种植规模上,连片经营规模不低于500亩,主要选种丝瓜、西红柿、彩椒、西蓝花、豆类、香细菜等中高端品种。坚持以设施大棚为主、露天种植为辅推进项目建设,5万亩蔬菜保供基地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实现信息化管理。
此外,标准化生产规划建设采后处理中心15个,建立统一的采收、包装标准,塑造统一的蔬菜品牌,完成了“贵爽”蔬菜品牌的策划,即将推向市场。同时,从山东等地招聘专业技能人才150余人,搭建“园区经理+大师傅+技术员+产业农民”的生产构架。
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增强投资能力
针对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预计总投资39.51亿元,采取多元投入的方式解决资金间题。一是贵阳市政府从2019年起,连续5年每年注入1.5亿元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并对项目的融资全额贴息。二是由坝区所在县整合资金投入土地流转、水电路讯等设施建设,经评估后量化为股金。三是落实省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融资3.45亿元。获批金融机构投信资金49.52亿元,到位资金12.5亿元。
强化带动,深化利益联结机制
在产业发展中,贵阳农投集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建立贵阳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蔬菜种植“三权共享、六红带动”利益联结模式。利益联结分为所有权固定分红、承包权保底分红、经营权阶梯分红、劳务分红、产业发展帮扶分红和鼓励返租倒包分红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利益联结机制。
冉斌介绍,贵阳市域外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结合当地政策都已合理制定利益联结机制,部分基地已投入生产。产品在保障费市场外,还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广西等地,蔬菜保供基地建成后,亩产值将达2.5万元以上,实现3万余人稳定增收,贵阳市市蔬菜自给率提高到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