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南日報消息:2020年,瓮安縣嵐關鄉以“四抓四強”為抓手,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全力鞏固脫貧成效、決勝同步小康、推進鄉村振興。
抓產業選擇,強培訓農民。嵐關鄉堅持產業興鄉,大力實施“一推二穩三調”發展模式,推動“一主五特”產業發展。規劃中藥材(藥用銀杏)種植6000畝,茶葉種植2.2萬畝,烤煙種植2000畝,調整壩區產業結構面積2783畝,蔬菜種植1200畝﹔抓好運達牧業萬頭生豬養殖,加快推進日泉農牧2.2萬頭種豬場項目建設﹔管護發展水果3000畝。強化農民技能培訓,積極引導參與、鼓勵支持農民發展產業,促進就業創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抓技術服務,強資金籌措。組建完善鄉農技服務隊,整合縣農業專家、培訓機構及企業資源,開展實用技術培訓4000余人次,增強農民採茶制茶、中藥材採收、蔬茶種植等實用技術掌握,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保障,促進農業產品提質增效增收。加強與貴州興瓮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建立100萬元產業發展周轉資金池,整合資源支持“村社合一”發展,以壩區建設為突破口,重點推進農業產業發展。
抓組織方式,強產銷對接。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促進產銷對接。茶海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貴州興瓮實業有限公司加強合作,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50萬元,建成壩區佔地120畝蔬菜大棚,整合壩區農戶土地入股,積極推動“村社合一”發展。加強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平台、江南市場、縣內及周邊市場聯系,強化產銷對接。成立茶海村雲上合作社,與貴州電子商務雲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展線上線下同步運營,不斷拓寬農特產品市場,促進群眾增收致富,不斷鞏固脫貧成效。
抓利益聯結,強基層黨建。通過整合資源,推進中藥材、茶葉、烤煙、蔬菜、生豬養殖等產業優質發展。茶山及農業企業、壩區及種植戶、養殖戶帶動周邊群眾3000余人務工,實現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按照合作社收益分配機制,入股農戶每戶可分紅450元以上,3個村集體經濟均可實現10萬元以上。在推進“村社合一”發展中,駐村工作隊臨時黨支部、村黨總支部、產業黨支部“三支部”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黔南日報 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