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凱裡市“五個聚焦”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聚焦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延續優化調整現有的社會保障性兜底、教育、健康、住房保障、就業、生態、金融等幫扶政策。截至目前,共完成教育改薄工程17萬平方米,累計發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2.63億元,資助29.98萬人次﹔組建113支醫療隊伍深入村組開展醫療健康服務工作,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建成行政村衛生室150所、村級醫療服務點53所,實現村村有村醫巡診﹔累計投入1.72億元,實施危改10955戶,做到“應改盡改”﹔累計投資9753萬元實施208個農村人飲項目,655個農村飲用水點的水質檢測全部達標﹔全市納入農村低保3795戶9353人,已全部按標准及時足額發放救助補助資金。
聚焦健全防貧動態監測機制。建立“農戶主動申請—部門信息比對—干部定期回訪”相結合的易返貧致貧人口發現和核查機制,繼續加強脫貧村、脫貧人口監測,精准分析返貧致貧原因,分層分類及時納入幫扶政策范圍,採取針對性幫扶措施和發揮好東西部協作幫扶機制,增加群眾收入,實現動態清零。2016年以來,全市共獲得杭州對口幫扶資金9500萬元,精准安排實施項目38個,帶動貧困人口增收11048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14050戶31956人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就業14050戶29997人,就業率為93.87%,“三類零就業家庭”已動態清零。
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后續保障。在全市5個安置點全面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就業培訓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五個體系”和打造安置點小區出門有組織、有園區、有學校、有醫院、有商場、有公交、有公園的“出門七有”建設,建成凱裡市新市民培訓學校等培訓平台和11個扶貧車間,全力提升搬遷群眾的滿意度和歸屬感。統籌用好公益性崗位,延續支持扶貧車間優惠政策,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目前,已安置613名易地扶貧搬遷人員在安置點公益性崗位就業,安置732人在鄉鎮扶貧公崗工作。疫情發生以來,新增鄉鎮扶貧公益性崗位5人,新增生態護林員680人,新增易地扶貧搬遷公益性崗位51人。
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以黨建農業產業扶貧園建設為載體,以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持續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雞、豬、漁、菌、菜”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和林下“雞、蜂、菌、藥”等特色種養殖產業,實現蔬菜種植15.36萬畝,食用菌種植0.27萬畝,水果種植10.02萬畝,中藥材種植3.58萬畝,實現生態家禽出欄189.64萬羽,禽蛋產量0.37萬噸,生豬出欄9.04萬頭,水產品總產量2845噸,全市林下經濟利用森林面積累計達29.93萬畝,產值54889萬元。
聚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累計投入1.05億元,建成通組公路192.7公裡,打通30戶以上“組組通”最后一公裡,實現20個鎮街、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運(其中13個鎮街通公交)的“雙通”目標。大力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目前農村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54千伏安,農村供電可靠性達到99.7%。全面推進快捷訊工程,實現30戶以上自然寨光纖寬帶全覆蓋,自然寨4G網絡全覆蓋。累計投入12.53億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升工程”,村委活動室、污水管網、人行步道、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在全市166個行政村配備垃圾清運設備5696件套,配備村級保潔員398名,形成“村收集、鎮街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運網絡,村容寨貌得到明顯提升。(粟瓊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