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月巧在貴陽市觀山湖區“四印苗”服飾制作工藝調研。受訪者本人供圖 |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省份,各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文化瑰寶在‘十四五’期間如何保護和傳承,急需再研究制定一個全省非遺保護發展規劃。”貴州省政協委員、貴州民族大學教師陳月巧說。
1月24日—28日,貴州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貴陽召開。期間,來自全省各地的政協委員們圍繞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民生實事、文化保護等話題展開熱議,對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十分關注的陳月巧也向大會遞交了自己的提案。
陳月巧告訴記者,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中都提到要加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而加強文化建設離不開對貴州本省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深度發掘。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各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僅是貴州的寶貝,也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
“十三五”期間,貴州通過實施了全國首部省級非遺保護發展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的“多彩貴州”逐漸成為代表貴州的文化品牌。不過,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仍面臨著不少困難。
例如,由於此類規劃不具備強制性,保護政策和措施相對單一,創新社會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局面沒有完全形成,機構和人才隊伍亟待強化,經費投入特別是基層政府投入不夠,非遺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不夠等一系列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非遺的保護發展是一個系統工作,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靠各方的共同努力。”陳月巧建議,當前正處於“十四五”開局的特殊時期,貴州急需再研究制定一個全省非遺保護發展規劃,並且通過政府主導,做好規劃引導、政策保障、經費支持、平台搭建和協調服務等工作,爭取將規劃落實好、執行好,讓民族文化能夠真正“活”起來。
此外,陳月巧還提交了《關於加強對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的提案。陳月巧說,由於文物管理的歷史原因,貴州對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存在嚴重不足。陳月巧建議,應盡快出台與貴州文物保護相適應的文物管理體系,確實做到事有人管、事有人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要加大省、市、縣級財政投入,將文物保護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納入政府考核體系,確保文物保護資金不被佔用、挪用。同時,加大文物相關法律法規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保護不可移動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