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綠色低碳發展納入宏觀經濟治理(評論員觀察)

周人杰

2021年01月20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作出重要部署。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也需要把綠色低碳發展納入宏觀經濟治理,完善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支持政策,努力在新發展階段實現中國經濟的全面綠色轉型。

最近,有關部門在回應金融業服務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時指出,要做好綠色金融政策設計和規劃,發揮出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逐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的五大支柱。當前,我國綠色貸款余額超過11萬億元、綠色債券余額1萬多億元,分別居世界第一、第二位。這為我國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厚植了金融保障。與此同時,綠色金融從總量上的優勢轉化為結構上的靈活精准、合理適度,有賴於打基礎、利長遠的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發力。比如,對風電和光伏、新能源汽車的有效支持,離不開產業政策的引導、區域布局的優化,改革完善激勵相容的綠色投融資體系。健全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必然選擇。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系統工程。從問題角度看,隻有堅持系統思維,努力把碳達峰、碳中和任務同經濟社會發展一體謀劃、一同部署,才能避免各項政策各自為戰,杜絕責任不清、相互推諉等問題。有的地方將環保紅線視為額外負擔、發展制約,甚至把綠色低碳與高質量發展割裂開來。殊不知,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本身就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可以倒逼經濟轉型升級,使資源、生產、消費等要素在更高水平相匹配相適應。正因此,必須杜絕環保和發展“兩張皮”,強化系統集成、形成協同效應。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好經濟工作必須更注重精細、精准,“更加精准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准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綠色轉型的“全面”與宏觀經濟治理的“系統”,交匯點在於加快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盡快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大環保”格局。這意味著產業、能源、投資結構等都將發生深刻轉變,政府、市場、社會政策也都要各司其職。比如降低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既需要善用政府規劃的疏導功能,又需要激勵市場主體技術創新,還要在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托好底。更加注重市場與政府良性互動,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在高質量發展上結合好,才能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從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完善宏觀經濟治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干部很關鍵。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同時,也要在干部考核中引入“綠色指數”,用考核“指揮棒”鼓勵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將綠色發展進行到底。拿出披荊斬棘、闖關奪隘的拼勁,秉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韌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們定能在不懈奮斗中育先機、開新局,在全面綠色轉型中創造出中國經濟更加燦爛的發展前景。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20日 第 07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