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火花鎮壩區西紅柿種植。姚福進 攝 |
2020年以來,貴州省紫雲自治縣始終以政治建設、黨建引領為抓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提升組織工作質量,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突出政治建設,推動凝聚強大攻堅合力
創新理論武裝引領。推動該縣各級黨組織開展集中學習(研討)2683場次,其中縣四大班子黨委(黨組)學習180次300余篇,組織部部務(擴大)會議學習51次150余篇,13個鄉鎮(街道)黨委學習216次296篇,39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黨組)學習490次980篇,423個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公立醫院、學校和企業學習1797次2949篇。
抓實全會精神學習。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切實將全縣各級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融會到實際工作中。堅持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組織幫村書記、第一書記等力量深入部門、村開展宣傳宣講,覆蓋400多個黨支部1萬余名黨員﹔組織老干部老同志開展宣傳宣講、集中學習、送學上門、個人自學等,參加人員共1750余人。
持之以恆從嚴治部。堅持建設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模范部門和政治上絕對可靠、對黨絕對忠誠的組工干部。突出政治過硬、能力過硬,推送“每日一學”小知識147期,開展“每周一測”32次,舉辦“周五夜校講堂”17期,以“參加學”促進能力培養,以“上台講”倒逼本領提升﹔突出作風過硬,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切實以制度管人管事,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突出黨建引領,推動交出優秀脫貧答卷
健全攻堅指揮體系。聚焦壓實攻堅責任、配強攻堅隊伍、建強攻堅堡壘、提升攻堅能力、優化攻堅打法、激勵擔當作為六個方面,扎實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縣級成立總決戰指揮部、鄉鎮設立戰區,推動162個駐村工作隊和村前沿作戰隊1300余名干部下沉村組一線開展幫扶工作、全縣6000余名干部與貧困戶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縣、鄉、村三級形成高效運轉的指揮體系。
夯實攻堅戰斗堡壘。緊扣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全方位多渠道夯實脫貧攻堅戰斗堡壘。建立縣級龍頭企業黨委1個、安置點黨組織6個,劃分村民組、安置點、產業鏈黨小組761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38個,推動實現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293個。動態開展領導班子運行和班子成員履職分析研判,充實脫貧攻堅重點行業部門班子12人及鄉鎮(街道)班子成員7人,調整充實村“兩委一隊三個人”59名。樹立鮮明選用導向,從脫貧攻堅一線提拔或重用干部25人,佔比78.12%﹔開展政法系統以外的公務員職級晉升49人,其中脫貧攻堅一線32人,佔比65.31%,發現和儲備表現優秀干部481人並分類培養。
發揮專業人才作用。創新推行“發揮農技人才、鄉土人才、企業科技人才三類人才作用,實現鄉鎮、壩區、主導產業三個全覆蓋,突出到村組、到戶兩個縱深服務”的“3+3+2”農技人才服務模式,把200余名專家和人才組建成若干服務小隊,全覆蓋服務13個鄉鎮(街道)及12個500畝以上壩區,精准匹配到162個村350余個產業項目上,真正做到農技專家專業特長與產業需求雙向銜接,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王江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