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農業農村局脫貧攻堅中的小人物小故事

2021年01月14日16:29  來源:多彩貴州網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我們邁入新時代生活的初始之年。在這場光榮的脫貧攻堅戰中,有無數平凡的小人物勇往直前、奮勇抗戰,他們身上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紀,隻有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卻也異常的溫暖動人。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黨和國家對這場脫貧攻堅戰的庄嚴承諾,於是千千萬萬的戰士加入這場戰爭中,他們是黨政干部、公務員、事業編,他們是醫生、教師、社區工作者,我的愛人、我的朋友、我的兄弟姐妹……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他們身份不同、崗位不同、戰場不同,但他們初心相同、使命相同、目標相同,在扶貧的道路上,他們拼盡全力發揮著最大的作用。

他們春天扛著大米為貧困群眾送去食糧,夏天提著風扇給貧困群眾送涼爽,秋天拎著水桶給貧困群眾送方便,冬天抱著棉被給貧困群眾送去溫暖……去往貧困群眾家的鄉間小道早已被他們厚重的雙腳踏得異常光滑平整。他們不是什麼傳奇大人物,卻是那麼的溫暖可愛。

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進入了最關鍵時期,為確保脫貧攻堅決戰取得最后的勝利,三都縣選派一批優秀干部駐扎一線,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潘志丹、張美霞就在選派干部之列,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小故事吧!

潘志丹:貧困戶的貼心“小棉襖”

潘志丹,三都縣農業農村局的一名工作員,2019年3月駐雙龍湖村任脫貧攻堅網格員,主要負責雙龍湖村最大網格六樂組的脫貧攻堅工作,雙龍湖村六樂組有農戶84戶365人,其中貧困戶20戶90人。

自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潘志丹便以村為家,節假日什麼的似乎都與他無關,一年365天始終陪伴在群眾身邊,自始至終扎根扶貧一線,與貧困群眾朝夕相處,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成了群眾心中最貼心的“小棉襖”。2020年,潘志丹所包保的網格貧困戶全部高標准脫貧,為脫貧攻堅捷戰添上了絢麗的一筆。

千難萬險,初心不改。2019年6月4日,在干部大遍訪期間,潘志丹走訪六樂組貧困戶吳朝禮家時,不幸被吳朝禮家的一條母狗咬傷。當天,潘志同志清洗傷口並到當地衛生院注射狂犬疫苗后,第二天便又出現在六樂組群眾得眼前,繼續訪貧問苦。2019年8月,六樂組的一戶農戶辦喪事。潘志丹看到農戶庭院堆積的垃圾,想到垃圾會給農戶辦理喪事帶來不便,便立馬跑到村委會駕駛村裡的垃圾清理車前往農戶家為其清理垃圾。然而,潘志丹在途中為避讓對面駛來一輛摩托車,意外的連人帶車翻落下了8米多高的路坎,在確定清理車和自己沒什麼事之后,又繼續騎著摩托車前往農戶家裡開展工作。

2019年中秋節前一天傍晚,大伙正在村委會門前梧桐樹下乘涼,突然接到群眾電話,有兩名六樂組小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到小拉嶺河段下河洗澡,現已確定落水失蹤。挂掉電話后,潘志丹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沿河尋找落水小孩,但該河段地處偏僻,水下環境又復雜,一時間大家再無計可施、亂作了一團。這時,潘志丹立即站了出來,說自己會游泳,於是拿了一個防水電筒便下河尋找落水小孩。持續搜尋達6個小時后,潘志丹終於找到了落水小孩的遺體。上岸后,潘志丹不顧自身的疲憊,連忙安撫落水小孩的父母。

就是這樣一個不善言辭的大男孩,看似粗枝大葉,卻有最柔軟的心,用自己一顆溫熱的心溫暖著貧困戶,成為貧困戶真正的貼心“小棉襖”。

張美霞:最“奴”扶貧干部

張美霞,三都縣農業農村局一名農藝師,同時也是一名駐村干部。2019年8月,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手術的張美霞拖著病體毅然決然的加入了脫貧攻堅戰,來到了脫貧攻堅戰一線——周覃鎮廷牌村,負責包保廷牌村貧困戶13戶,非貧困戶43戶。

聚巾幗之力,做群眾最“盼”事。“敢說敢干,敢作敢當,正直敬業,一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漢子”這是一起駐村的其他干部對張美霞的評價。剛剛到村裡報到,張美霞聽到自己所包保的一戶貧困戶家裡男主人突發腦梗,病情危急,來不及安置自己的行囊,便急忙跑往貧困戶家裡,與該貧困戶家人一起救治病人。在了解該貧困戶家裡孩子剛考上大學,學費還沒有著落,自身也處在急用錢的張美霞二話不說,將自己身上僅有的500元錢全部給了貧困戶,並還安慰貧困戶以后會一起與他們共同想辦法支持孩子上學。

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縣上下齊心協力抗疫防疫,村裡也設置了卡點,安排工作人員輪崗到卡點排查來往車輛和行人。領導和同事們擔心張美霞身體不好,抵抗力弱,便給張美霞排了最少的值班。但張美霞卻堅決說不,說要干就大家一起干,絕不能拖了大家的后腿,大家能干的我也一樣能干。

顯巾幗之美,抓群眾最“怨”事。“心好、心美、人更美”這是不善言辭的貧困戶對她的贊美。到村裡,張美霞與村裡群眾語言不通,這給她的工作增加了難度,雖然如此,但張美霞卻從未退縮。駐村期間,廷牌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早已烙印下她堅定的腳步。

廷牌村有一戶貧困戶女主人從省外嫁進來近十年,由於戶口一直未遷過來,致使此戶貧困戶無法享受到很多惠民政策而怨聲載道,但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這事成了村裡最頭疼的問題之一。了解此情況后,張美霞立馬主動擔起了這個擔子,經過無數次的奔波協調,終於將村裡這一大難啃的骨頭拿下,終以“愛”化解了貧困戶的“怨”。

在一次走訪中,張美霞摸排出包保戶韋進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因擔心包保戶患者發病時傷害到村鄰,張美霞急忙趕往縣城疾控中心、精神病院等地,為患者聯系檢查並入住精神病院,同時還為其妻子爭取到村保潔員一職和申請到低保救助,使這個快要崩塌的家庭重燃希望。

莫貴、韋娘是村裡的獨居老人,於是張美霞常常到兩位獨居老人家裡照顧老人,為老人申請低保、送去生活物資、打掃衛生、洗被褥……隻要老人有需要,張美霞都會第一個趕到老人身邊,老人家親切的稱她為“奴”,“奴”是當地水族語言中對善良美好女子的稱呼,也是當地對信任感激的人的昵稱,這一聲聲的“奴”便是對張美霞工作的最大肯定和動力。

揚巾幗之智,幫群眾最“難”事。“把你的專業技術帶到田間地頭去吧”這是領導對她的期許。走訪貧困戶了解情況、填表、錄系統、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之余,張美霞把最多的時間都放在了田間地頭,開展各項技術指導,把農業科技培訓送到生產第一線,提高農戶種植技術,提升農戶收益。

張美霞深知,隻有產業發展好了,群眾的生活才能真正富起來。2019年,張美霞積極參與實施貴州省優質特色糧食產業發展專項三都縣早熟馬鈴薯試驗項目,主動負責高豐村、廷牌村等地項目的落實、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及相關試驗等工作,項目面積達512.5畝,覆蓋農戶271戶。2020年秋冬種期間,張美霞利用部門優勢,為廷牌村組織實施了200畝早熟馬鈴薯項目和100畝油菜項目,為廷牌村脫貧攻堅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潘志丹、張美霞只是脫貧攻堅戰中無數個戰士的縮影,他們不是什麼傳奇人物,他們的故事也只是最平常小故事,但就是這些小人物將自己的有限力量凝聚成鋒利的武器,為人民、為祖國漂亮的贏得了脫貧攻堅捷戰!(作者:劉佳麗)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