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黔西南州興義八中“冊望民族班”考出去的覃繼光,已在北京大學藥學專業就讀一年多。
“可以說‘冊望民族班’真正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在興義八中這3年,我十分開心,老師和同學都很關心我,我完全融入了班級‘大家庭’。”覃繼光告訴記者,他不光知識得到提升,人生觀、世界觀也在發生巨大改變。“剛進入興義八中時,我比較害羞內斂、不敢表達自己。畢業時的自信堅定,讓我備感自豪,也讓老師和家人深感欣慰。”
覃繼光是興義八中2019屆“冊望民族班”畢業生。2016年,刻苦學習的他向往更好的求學環境。中考前,學校老師告訴他們報考興義一中、興義八中的“冊望民族班”,可以降分錄取,是個好機會。
家在冊亨的覃繼光,要到興義求學,是個不小的難題。除了分數,學習費用也是個挑戰。老師從學費減免、助學金、教師配置、課程安排等方面給他講解了“冊望民族班”的幫扶政策,打消了他的顧慮。
最終,覃繼光順利通過“冊望民族班”的招考要求,進入興義八中學習,最終以優異成績考上北京大學。
覃繼光求學路的成功,一方面源於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黔西南州教育扶貧的精准施策。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
冊亨、望謨曾是貴州深度貧困縣,教育基礎薄弱。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充分調研分析兩縣的教育發展情況后,及時給予政策傾斜。從2010年起,每校每年各50名,讓教育水平較好的興義一中、興義八中在冊亨縣、望謨縣共招收學籍戶籍均在冊亨、望謨的100名初中畢業生就讀,報考考生將按中考成績從高到低進行錄取,一扇貧困地區學子求學的“希望之門”就這樣被打開。
令人欣慰的是,“冊望民族班”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2020年高考就是最好的印証:興義一中“冊望民族班”一本上線率91.11%,二本以上上線率100%﹔興義八中一本上線率91.89%,二本以上上線率100%。
10年間,近1000名貧困學子沐浴政策的陽光,走進“冊望民族班”教室,踏入大學校門,書寫了無數個“讀書改變命運”的生動故事。
取得驚喜成績的背后,也離不開學校和老師的默默付出。
為全力辦好“冊望民族班”,興義一中、興義八中精心挑選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管理人員和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在興義八中上數學課很有趣,老師推導公式會結合生活實際,完全不枯燥。剛開始,有不懂的我不敢問,可老師們總能及時捕捉到我疑惑的眼神,下課后再次給我講解。”興義八中“冊望民族班”學生黃先梅告訴記者,現在她的學習狀態很穩定。
黃先梅母親告訴記者,起初對孩子離開身邊心裡十分擔憂,但學校老師經常在微信家長群中與家長們溝通交流,孩子在電話裡交流了學習生活的點滴,家長們看到了學校的認真負責,逐步打消了心中的顧慮。
針對“冊望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的難題,學校不定期開展成績調研分析,精准實施“帶優”“培優”教學計劃。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學校也十分關注“冊望學生”的校園生活愉悅感,通過“冊望生生活交流會”、教師貼心交流等方式給“冊望學生”建立起強烈的校園歸屬感,增添了“冊望學生”在校就讀的幸福感。
“學費有減免,每學期每人還有1200元的生活補助。真正讓我喜歡上這裡的還有美麗的校園環境、老師的生動課堂、同學的友愛幫助。”初中就讀於望謨六中的向威,中考時,通過“冊望民族班”降分錄取,來到興義一中就讀。在學習和生活中,他收獲了許多關愛,學習成績穩步提升。
“在‘冊望民族班’的成功經驗下,我們又開辦了‘普晴班’,更多學生將沐浴到教育公平‘陽光’。”興義一中政教處主任李吉貴介紹,2018年秋季學期正式開辦“普晴班”,從黔西南州普安縣、晴隆縣共招收100名學生,目前已有200名“普晴班”學生在班就讀,2021年,第一屆“普晴班”的學子們也將參加高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