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魏容 整理
我叫王海嬌,今年31歲,是水城區花戛鄉海子希望小學的一名英語老師,今天分享我的教學故事。
海子希望小學是水城區較偏遠的學校之一,覆蓋原海子、者卡、白岩、聯山、磨石5個行政村(現海子大村)。
到這裡之前,我從事的也是教育工作。2017年9月1日來到海子希望小學時,學校隻有一位英語老師,那時我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要用專業所學幫助孩子學好英語。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英語基礎很薄弱,無法用英語教學,對英語也沒有興趣,為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從字母開始教,注意教學方式的創新,語言上盡可能生動有趣。
一個個對話中,一陣陣笑聲裡,孩子們對英語的陌生感逐漸消失,背單詞、唱英文兒歌成了大家的樂趣。
學校的教學離不開家庭教育的輔助,村裡的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陪伴孩子的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人照顧孩子的生活已經比較吃力,輔導督促學習拿不出好辦法。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教師擰成一股繩,在每學期開學前兩三周就來到學校,每兩位老師一個組,連續一個多星期走家串戶了解情況,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
海子學校是半寄宿制學校,有420名在校生,其中282名住校生,白天課后,晚上7點到8點20晚自習期間,老師會在校輔導。根據工作需求,我既承擔了學校教務主任的工作,還擔任五年級二班的班主任。我的同事們也一肩多職多科目,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
從家鄉黑龍江到六盤水已4年,海子希望小學的工作讓我的日子越來越充實,希望通過努力,讓孩子們能夠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