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專業化師德師風建設回應社會期待

2021年01月07日09:5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冰啟《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7日 02版)

有媒體援引教育部官方消息稱,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日前成立,作為教育部聘請並領導的、指導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專家組織,該委員會屬非常設學術機構,接受教育部的委托,開展師德師風建設領域研究、咨詢、指導、服務等工作。

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出,經過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備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和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成立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正是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重要工作。

成立委員會的意義不言而喻,不過從我國有關部門設立的各類委員會的具體工作成效來看,確實存在一些委員會淪為“擺設”、搞形式主義等問題。對於新成立的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能否有效發揮作用這一問題,部分社會輿論顯示出並不樂觀的態度,也就不難理解。回應並消除部分質疑,恰是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

目前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不是缺建設師德師風的理念,而是缺落實。成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需要解決的正是師德師風建設如何落地的問題。

比如,禁止教師有償兼職補課,這是重要的“師德紅線”,然而在現實中,卻一直難以切實落地,每年各地仍會出現教師有償兼職補課的師德問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不少教育管理者和學校管理者強調“發現一起,嚴懲一起”,但治標不治本,根本還在於建立能夠保障教師待遇及權利、明晰教師職責的教師管理新體系。如果不依法保障教師待遇,卻要求教師履行更高的職責要求,師德建設就會淪為空泛的說教。

在日、韓等國,公立中小學教師同樣不得到校外機構兼職,但這不是師德要求而是法律規定。作為國家教育公務員的教師,在享有教育公務員相關待遇及權利后,必須履行相應職責。

圍繞上述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頂層設計,深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是公眾對這一新成立的專家委員會的期待。從教師職業這一角度來看,當前師德師風建設也存在法律規定和職業規范兩者混淆的問題。如教師性騷擾、猥褻學生,這是法律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報警,納入法律程序處理,追究當事教師法律責任,但現實中,不少地區及學校將這類問題作為師德問題處理,多以內部調查處理做結,這顯然是對師德的矮化、對違法甚至犯罪行為的縱容。厘清法律問題、道德問題,讓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道德,這無疑也是專家委員會在具體工作中要努力推進的。

師德師風建設,說到底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而職業道德建設,必須基於職業屬性,並發揮行業的作用。基於職業屬性,就需要按照現代人力資源理念,加強對職業的保障,激發從業者的職業榮譽感。非如此,就難以建設崇高職業道德。發揮行業的作用,則是要建立教師專業共同體,由共同體按照教育倫理要求,提出職業倫理規范,這是在基本法律要求之上,對教師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要實現以上這些,就要求專家委員會從教師職業出發,遵循教師職業發展規律,立足行業,推進建立得到教師共同體認可的教師職業規范。

概而言之,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也理應堅持職業化、專業化開展自身工作,以此回應輿論的關切,交出令公眾滿意的答卷。

(作者:冰啟,系教育研究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