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報記者 陸健 嚴紅楓《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4日 04版)
2020年12月29日,本報頭版頭條刊發了關於《浙江富陽的“新勞動教育”為何這麼熱》的報道,立即引發熱議。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教育廳領導和國內教育界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等,紛紛點贊杭州市富陽區的新勞動教育實踐。
大家認為,浙江富陽的新勞動教育實踐,回答了勞動教育教什麼怎麼教、課外校外如何實踐、支撐保障能力如何提升等一系列問題,其經驗對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總結推廣富陽經驗很有意義
閱讀了本報報道后,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作出批示:“感謝光明日報對富陽新勞動教育的總結並頭版頭條報道。作為新勞動教育的首創之地,富陽經過10年的探索實踐,將勞動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走出了一條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全面發展要求的新勞動教育之路。路子對了,就要走得更遠。教育部門要進一步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及時總結提煉富陽為代表的新勞動教育創新實踐並在全省推廣,讓更多學生在勞動中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以勞動教育樹時代新人。”
浙江省副省長成岳沖看了本報的報道立即作出批示:“富陽的勞動教育模式來自於多年的持續實踐,又可啟迪更多新的實踐,值得珍視、總結與推廣。”
浙江省教育廳黨委書記、廳長陳根芳在發給本報的致謝信中說:“富陽是新勞動教育理念原創地,是浙江省全面實施勞動教育、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生動實踐和縮影。我們將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探索形成符合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的勞動教育模式和體制機制。”
“從報道中可以看到,富陽的成功經驗具有創新和廣泛應用的價值,可以在全國中小學校中復制推廣。”曾實地考察過富春七小的上海市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思政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高德毅看到本報報道后特別高興,稱贊富陽在新勞動教育創新理念、系統規劃、課程設計等方面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經驗,很有典型示范意義。他說,新時代的勞動育人,不僅要有實實在在的勞動體驗,更需要有符合時代特點的勞動育人的新理念、新方法,從而實現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無縫鏈接,真正達到高效的教育效能。
2020年芒種時節,杭州學軍中學與富陽區漁山鄉結對,共建新勞動教育基地,在孩子們心中建起鄉村和城市文明的通道。杭州學軍中學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陳萍說,“新勞動教育”體現了富陽教育人的智慧與擔當,為新時期學校如何創新做實新勞動教育、協同推進“五育”並舉提供了“富陽模式”,實証了新勞動教育在全人教育中的重要價值與意義。
倡導“生活即教育”理念尤為重要
勞動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的“短板”,學生的勞動意識與素養亟待加強。勞動教育的根在天地間、在自然中,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俯下身去,讓學生們親密接觸大自然,提升勞動能力、培育勞動精神、形成良好勞動習慣。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劉向兵說,富陽的新勞動教育很好地體現了“以勞促全”的教育理念,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從書本育人到生活育人、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在育人模式的成功轉型中探索形成了中小學和幼兒園“五育融合”的嶄新教育樣態。同時,也很好地體現了黨委和政府在推進勞動教育中應該發揮的組織領導作用。區委、區政府通過配套專項支持資金、認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依托當地工農業資源探索多樣化勞動實踐模式等,成功打通了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的圍牆,實現了勞動教育全域推進、全面開花,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首屆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任學寶認為,富陽堅持10年開展新勞動教育,認清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在實踐中不斷研究,不僅在學校內創新了資源開發、課程創新、隊伍建設、評價完善等,探索出學校勞動教育落細落實的新模式,還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統籌社會資源,建設基地、引進師資、豐富實踐,逐步形成家校社一體化的勞動教育新格局。新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活動更是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擴展了勞動教育的平台,提升了勞動育人的實效。教育本身是社會性的,富陽“新勞動教育”回歸社會、回歸生活,走出了新時代教育的新路子。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研究員郝志軍稱從富陽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中獲得的最大的感悟是,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當著力破解和實踐“新”“勞”“育”三個關鍵字。“新”不僅僅在於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更在於勞動教育是否能真正走進學生心裡,在於啟發、喚醒和適應學生的興趣、需求,在於使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就是通過勞動教育,把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奠基學生的幸福人生。“勞”就是要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到農場、到大自然、到社會中,讓學生運用所學,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就是讓勞動實踐伴隨學生成長、成才。“育”就是在勞動中,通過勞動使學生得到真正的實在的教育:收獲成果、收獲喜悅、收獲情感,體驗勞動價值,養成勞動精神品質。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上海市特級校長、正高級教師丁利民認為,富陽推行的新勞動教育有三大借鑒意義:首先,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連接。春耕夏種,用節氣的思維去對待成長,以四季的規律對待生活。寓教於樂,明農事之重要,傳文化之血脈。其次,與地域環境特點緊密結合,讓勞動教育不僅限於德育,更體現了綜合實踐。再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詮釋。頂層設計、系統推進,形成區域效益,惠及更多學生。勞動課程設計中,尤其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把個人成長與人民需要、民族振興、時代使命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孩子們志存高遠、向陽成長,在勞動中真正把“小我”融入“大我”。
加強勞動教育需要形成合力
勞動課如何開得好、受歡迎、有效果,是許多中小學在轉型期間面臨的共同挑戰。勞動教育內容豐富、場域眾多、方式多元,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政府等各方緊密結合、多渠道實施。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盧曉東說,富陽區的新勞動教育努力推動孩子們到更廣闊的空間去鍛煉實踐。突破學校狹窄場域的“更廣闊的空間”需要社會、政府的支持,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創造。富陽區已推出的25個“實踐體驗點”以及未來的拓展計劃,呈現出當地政府和社會在新勞動教育中的責任、擔當和視野。期待在全國更多的地方,勞動教育實踐空間的拓展得到社會、政府的積極支持。
寧波華茂教育集團董事長徐萬茂認為,“富陽模式”讓曾經囿於一方書桌的孩子,擁抱廣闊的大自然,將雙腳踩進鬆軟的土壤裡,用“腳底板”走出了一條扎扎實實的新勞動教育之路。多元互動、多措並舉,富陽經驗應該從“樹木”蔓延為“森林”,成為當下學校勞動教育改革的解題之路。
“華茂集團打造了國內首個以‘藝術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多元、無圍牆的社會美育大課堂。20年的探索、實踐,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育人才,最高的境界是培養出真正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徐萬茂說,“進入新時代,教育應該讓美徳真正連在一起。有美才有德,有德才有美。富陽這樣的教育,是讓學生、全社會倡導勞動、懂得勞動,真正熱愛勞動。這樣的教育,當下,對我們的國家、對我們的民族太重要、太必要了!”
杭州市時代小學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唐彩斌專門組織全校老師去富陽現場學習過。他說,富陽的新勞動教育源於勞動,又不止於勞動,而是將“五育”融合起來。在新時期的課程改革中,也是素養本位下跨學科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方式。作為城市學校,一方面要學習新勞動教育的富陽經驗,讓孩子們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因校而異地開展符合城市學生特點的相應的勞動教育,切實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實驗小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庄惠芬說,在富陽這片土地上,從“富春七小”榜樣效應到區域層面的主動作為,從章振樂校長的個人感召到區域家校社的合體聯動,打開了全覆蓋、立體化、融通式的“勞動教育的絢麗圖景”。富陽的新勞動教育,耕耘著讓兒童愛勞動、會勞動、樂勞動的土壤,為孩子們種下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播下了用勞動創造未來、用勞動為國擔當的種子,長出了熱騰騰的勞動教育之果,令人欣喜,給學校、地區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