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賴盈盈
普通高等大學如何在培養金融人才上辦出特色?
“不應過於注重高精人才,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同樣重要。”12月3日,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張克雯接受採訪時說,合理因材施教是學校設計貨幣銀行學(金融學)課程的核心出發點。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分為線上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以及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等5大類。在公布名單中,貴州共有21門課程入選,貴州財經大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線下課程名列其中。
張克雯介紹,自1992年專業設立以來,金融學專業長期都是貴州財經大學重點發展的傳統優勢專業。2007年被評為省級示范專業、2010年成功申報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單位、2013年獲得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4年擁有了省級《金融學》課程案例庫、2019年獲得國家級一流專業……貨幣銀行學(金融學)作為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一直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重點對象。
張克雯說,與同樣獲得一流專業建設點的省外重點高校相比,學校仍有許多學習提升的空間。
經過多年打磨,教學團隊最終確定了聚焦“培養應用型人才”,突出“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特色,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線上教學拓展與課外學習實踐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教學目標。
結合經濟管理類專業特點和貨幣銀行學(金融學)課程性質、體現“學生本位”互動式的教學特色,整個課程在教學中踐行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授課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
過去,老師往往隻能單向灌輸知識點﹔如今,課上40分鐘,每個環節都包含了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課前預習+課上精講、課上5分鐘梳理金融要聞、無領導小組討論、現場答辯……
受這門課程影響,學校2017級金融卓越人才班學生張翼虎深深愛上了金融學,正在挑燈夜戰准備考研。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這門課往往讓我沉迷在金融中無法自拔。”張翼虎說,通過無領導小組討論,小到買房貸款、大到數學建模,都能和同學一起討論,再枯燥的專業知識,都能輕鬆記牢。
學生們愛上的不僅是專業理論課,實驗課和實踐課也吸引了大量忠實粉絲。
在實驗課上,原來學生隻能通過智盛商業銀行軟件學習櫃台業務操作,或典閱BSI平台學習貸款業務,進行單項實操。今年,學校正在獨立開發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綜合仿真模擬實驗軟件,學生將通過扮演大堂經理等角色,一步步通關解鎖更高級的角色。
“學生隻要‘打游戲’通關,就能學到相關操作。”張克雯說,櫃台業務、貸款操作、理財技巧,甚至集體訓練,軟件打通了專業相關的主要環節,大大提升了實驗課的整體性和趣味性。
據悉,軟件預計將於近日完成設計。
走進學校明德樓2樓,一條紅色長廊內,陳列了百余種、萬余件五顏六色的票據——這裡是貴州財經大學票據博物館,也是金融系學生的實踐課堂。
“疫情期間,票據館為學生校內實踐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張克雯說,票據館內豐富資料既展示了中國票據的歷史變遷,也保存了許多即將消逝的文物資料。
張克雯介紹,下一步,學校計劃將實踐課學時從2學時提升至3學時,地點也將從校內延伸至校外的銀行、保險和証券等金融機構。
盡管課程已獲得國家一流課程認定,未來的路卻顯得更加艱巨。張克雯認為,國家一流課程只是國家一流專業的基礎支撐,作為學校牽頭學科之一,更應該化壓力為動力,為實現“雙一流”高校建設的目標不斷奮斗。
未來,該校計劃補短板強弱項,更新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線上慕課教學方法和知識點,努力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國家一流“金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