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登成
東風黔來育桃李,姹紫嫣紅遍地花。
在望謨,寧波市支教“夫妻檔”勞利明和黃建平自帶榨菜包,克服飲食、水土不服等困難,隻為幫助山區孩子圓夢大學﹔在台江,杭州市青年女教師陳潔每天工作超12個小時,睡眠不足6小時,用心用情守護苗鄉教育﹔在獨山,廣州市支教老師龔遠東深入調研半個月,撰寫了《獨山高級中學教學現狀診斷性報告》,為獨山教學教研工作提升提出建議……
近年來,貴州省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教育幫扶機遇,大力推動幫扶城市選派優秀校長、學科領軍人、支教團隊等開展交流協作,優質師資力量和先進教學理念不斷輸入,為薄弱學校辦學水平穩步提高持續注入了新動力。
師徒結對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戚老師,我們班孩子英語基礎差,不敢開口說,在平時教學中該怎麼正確引導同學們呢?”望謨五中的英語老師們這樣問戚益萍。
“對於基礎差的同學,多一點耐心,把上課節奏稍微放慢一點。”戚益萍說,如果一堂課要求背50個英語單詞,同學們會感到很吃力,通過任務分解細化,每次隻要求完成5個單詞,同學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信心和興趣都會慢慢提升。
11月17日,望謨縣第五中學青年教師楊芳和結對師父——余姚市肖東中學高級教師戚益萍針對英語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
楊芳告訴記者,在課后,戚老師會經常和自己一起備課,每次都很耐心地幫助自己答疑解惑,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共同設計教學環節,有效提升了自己的專業能力。
望謨縣第五中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2019年才正式投入使用,是望謨縣按照“高中聚集、初中進城、小學留鎮、村辦幼兒園和保留必要教學點”的教育布局,由6所鄉鎮中學合並而成的新學校。
學校投入使用后,余姚市舜水中學高級教師鄭必凱與望謨五中青年教師馮德清也結成了對子,在如何有效開展實驗課方面深入交流,高效推動學校物理、化學、生物課程實驗教學的開展﹔余姚市陽明中學高級教師金銀夫與望謨五中青年教師張如帥結對子,雙方積極參與同課異構教研課,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的創新……
望謨五中校長陳龍認為,在新校發展過程中,人才隊伍建設十分重要,師徒結對模式為兩地教師構建起新的情感紐帶,深化了交流合作,加快了學校師資力量培養。
互聽一堂課、共讀一本書,參加一場教研活動,開展一次線上備課……自余姚市與望謨縣兩地簽訂教育幫扶協議以來,雙方不斷探索教育幫扶新方式,通過傳幫帶培養年輕教師,共建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和全國“最美教師”劉秀祥工作室,創建“天一勵志班”、電子商務實訓基地,選派名教師名校長開展高考輔導培訓等方式,促進了望謨師資力量和教育水平的巨大飛躍。
截至目前,望謨縣32所學校與余姚市34所學校成功結對幫扶,相互選派優秀教師開展交流培訓,變“輸血”為“造血”,為望謨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合作辦學品牌效益示范提升
2017年,廣州市越秀區教育局與羅甸縣教育局簽訂《越秀—羅甸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議》。同年8月,羅甸一中“越秀班”正式開辦,越秀區教育局每年選派3名教師到“越秀班”進行支教,並專門為“越秀班”“三優”學生安排20萬元的獎學金。
受疫情影響,今年羅甸縣第一中學高三年級開學比以往晚了一個月。復學后,李角猛的第一件事便是馬不停蹄地設計、優化教學方案,全力備戰今年高考,幫助同學們把耽誤的課程補回來。
李角猛是來自廣州市育才中學的數學高級教師,2018年8月,他響應東西部協作號召來到“越秀班”開展教育幫扶。任教期間,他親和友善的性格和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贏得了羅甸一中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2019年8月,李角猛完成支教任務回到廣州。短暫的一年支教時光,讓他和同學們結下深厚情誼。
回到廣州后的李角猛,一直與同學們保持著聯系,看到“越秀班”同學們在QQ群裡的朴實話語,他心裡很是惦念。於是,2019年11月他再次請命回到羅甸開展支教工作,與同學們一起奮戰高考。
“高三是同學們沖刺高考的關鍵時刻,如果再換老師,學生們會不適應。”李角猛經過反復考慮,還是想繼續留在同學們身邊,跟同學們一起奮斗,把高三這個學年繼續帶完,幫助同學們取得好成績。
今年高考放榜后,“越秀班”全班47名學生,一本上線46人,上線率97.8%,本科上線率100%﹔總分600分以上4人,其中理科最高分665分。
“越教模式”獲得成功,讓“越秀班”成為穗黔兩地教育交流合作的亮點項目。兩地文化理念、教學教研方式方法產生碰撞、交流與融合,使越秀教育理念、經驗與羅甸教育實際相結合,共同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教育合作幫扶方案。
在“越秀班”示范提升、精准教學與深度融合幫扶引領下,羅甸縣第一中學的教育教學、綜合管理、校本教研等品質有了很大提高,學校團隊建設日臻完善,辦學品質不斷提升。
“陽光校園”圓夢快樂童年
納雍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廣州市天河區的對口幫扶單位。
2018年5月,天河區珠村小學副校長詹雯來到納雍縣第一小學支教。在這裡,她看到了西部貧困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基礎教育的巨大差距。
“希望能夠將廣州一些好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這裡,為當地學校教育教學注入新活力。”之后,詹雯將原本隻有3個月的支教期,一延又延。
孩子們想要什麼樣的課堂?在詹雯看來,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於是,她親手制作教具,現場演示,讓枯燥的課本會“說話”﹔把思維導圖、數學故事、數學手抄報等引入課堂,讓抽象的講解具體化,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課后,她又積極開展培訓,和老師、家長深入交流,分享教學教育理念。
2018年底,在詹雯的積極對接下,納雍先后分4期抽派100名骨干教師、后備干部赴廣州天河區各中小學、幼兒園跟崗學習。
今年5月,廣州市天河區投資4250萬元援建的納雍天河實驗學校正式投入使用,詹雯被任命為首任校長。
“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為了實現自己的教學理念,給孩子們打造一個陽光校園,詹雯在學校裡規劃了夢想教室、陽光書吧、創客室、仁智講堂等﹔美術、書法、音樂、舞蹈、科普等功能室也一應俱全,相關興趣班如期舉行﹔開筆禮、跳蚤市場、環保時裝秀等校園活動,讓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
在詹雯看來,孩子的笑容就是對教學成果最好的檢驗,老師就要像一束光一樣,帶著孩子們一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