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紫雲自治縣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全面建強農村基層組織,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強基礎”,提升基層組織力
建強組織體系。嚴格按照黨支部建設“五個基本”要求,縣級統籌、基層黨委負責、支部具體落實,採取現場會等方式示范帶動,分領域有序推進,建成一批驗收一批,實現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293個。按照“六步精准工作法”,定期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面落實“五個一”包保責任體系,推動農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轉化提升,共整頓、轉化提升40余個村黨組織。
優化組織設置。在脫貧攻堅中,結合實際劃分村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小組,著力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上實現黨的組織覆蓋,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成立縣級龍頭企業黨委1個,162個行政村均建立“村社合一”合作社,推動黨建鏈上產業鏈,引領產業發展。
夯實基礎保障。累計整合投入近億元資金,實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162個行政村均完成“五小”配套建設,規范設置黨群服務大廳、群眾接待室、新時代大講堂、同步小康菜園等,全面達到“九個一”標准。建立村干部報酬和辦公經費“雙遞增”機制,目前村干部報酬提高到平均每人3200元/月,辦公經費提高到每村5-5.5萬元,平均每村拿出1.5萬元作為年度目標考核獎資金。
“強班子”,凝聚隊伍聚合力
配強班子。開展鄉鎮、村兩級班子履職情況常態化分析研判,按照“打得贏”標准,動態配強鄉鎮、村班子。近年來,共調整鄉鎮黨政正職6人,調整其他班子成員3人,免職2人,縣委選派2名縣委常委兼任脫貧攻堅難度最大的鄉鎮黨委書記,選派14名縣直部門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街道)任職﹔調整充實村“兩委一隊三個人”59名。採取選、育、招、引相結合方式,不斷壯大“兵支書”隊伍,有序推動55個村實現支書、主任“一肩挑”。
建好隊伍。按照盡銳出戰要求,在省市選派86名幫扶干部基礎上,從縣鄉兩級選派391名科級干部或優秀后備干部,組建162個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開展駐村幫扶。將機關70%的干部派到村組網格,和村組干部一起編組編隊,吃住在村、工作在組、劃片明責、連心到戶,推動其他30%的干部全部與建檔立卡戶結成幫扶對子,定期、全覆蓋開展到建檔立卡戶家同吃一餐飯(自費)、做一次家務、明確一條發展門路的“三到家”活動,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用好人才。依托院縣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省農科院科技人才優勢,圍繞紫雲縣“兩紅一芯”等主導產業技術需要,聚焦紅芯紅薯產業建立試驗基地,成功打造省第七批人才基地——貴州省紫雲縣紅芯紅薯提質增效人才基地。將參與紫雲縣脫貧攻堅的各級各領域農技人才納入全縣農技專家隊伍庫,成立430余人的農技專家隊伍,建立“發揮農技人才、鄉土人才、企業科技人才三類人才作用,實現鄉鎮、壩區、主導產業三個全覆蓋,縱深到村組、到戶開展服務”的“3+3+2”人才服務模式,將農技專家精准匹配到產業基地、合作社把脈問診,真正讓專家幫得上群眾、群眾找得到專家。
“強能力”,增強干部執行力
“走出去”拓寬視野。借助東西部協作幫扶平台,選派干部到青島即墨挂職鍛煉、參加專題培訓班等,吸取先進經驗,提升攻堅實踐能力﹔組織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參加省市舉辦的脫貧攻堅示范培訓班、全市“領頭雁”示范基地跟崗實訓等,優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請進來”手把手教。結合實際,縣鄉村組織開展專題培訓,採取邀請專家授課、先進典型作報告等方式,對駐村干部、村干部等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開展全覆蓋培訓輪訓。今年先后邀請華圖教育培訓機構、省工職院教師為全縣1300余名一線扶貧干部開展“面對面”培訓,堅持政策講授、交流研討、應答實踐相結合,將測試貫穿其中,達到既要記得牢、又要干得好、更要講得好的目的。
“提學歷”增強素質。針對村干部學歷偏低狀況,組織村干部和農村知識青年參加學歷提升培訓,先后組織80名村干部參加市級舉辦的“高升專”“專升本”學歷提升培訓班。同時,加強與縣職中協作,舉辦村干部中職學歷提升培訓班,共組織180名村干部參加中職學歷提升培訓,村干部隊伍學歷結構不斷優化,綜合素質和基層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強機制”,激發基層創造力
實行“四個劃轉”。將各級選派的駐村干部黨員組織關系、日常管理、年度考核和目標獎發放全部轉到所在鄉鎮和村,將權限下放到鄉鎮,落實鄉鎮屬地管理服務主體責任,解決鄉鎮對縣級以上選派駐村干部不敢管、管不好的問題。
開展“四述四評”。著力增強駐村幫扶成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明確每村每月至少組織召開一次群眾大會。會上,駐村干部述幫扶措施、群眾評議幫扶成效,村“兩委”干部述履職情況、群眾評議工作成效,幫扶干部述“三到家”工作、群眾評議結對幫扶成效,建檔立卡戶代表述脫貧情況、干部及群眾評議內生動力。“四述四評”活動自今年7月份開展以來,各村共組織召開群眾會、院壩會1100余場次,參與群眾15.6萬余人次,開創了干部群眾“雙向”聯動工作格局,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啟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新征程探索了有效路徑。
開展“五星評比”。該縣板當鎮同合村組織開展以致富、守法、美德、衛生、誠信五個方面為主體內容的“五星文明戶”評比活動,已形成完備的評選、管理制度,教育引導全體村民勤勞致富、崇德向善、誠信守法、明禮知恥,讓大家學有榜樣、趕有方向,爭當文明戶蔚然成風。該村近兩年來共評選出五星文明戶37戶,四星文明戶290戶,三星文明戶435戶。“五星文明戶”評比活動現已在全縣各村推廣,為促進鄉村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王江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