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近千人就業 銷售額增長30%

黔西南:一返鄉民工的12個扶貧車間

2020年12月24日10:0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萬畝茶山擁抱著的貴州省普安縣布依茶源小鎮,集茶旅康養於一體,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路在綠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充滿著無限的魅力。

今年12月,盡管冬日的寒風凜冽,但小鎮處處歡聲笑語,從大山深處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來到這裡居住的新市民,臉上洋溢著安居樂業的幸福。在小鎮茶林社區,普安縣才華實業有限公司總部手袋廠300多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內,一排排工人忙碌在生產流水線上……

“我年齡要大些,以前在家務農,不懂技術,也沒出過遠門,出去打工心裡沒底。”2016年,羅其芬一家從普安縣江西坡鎮東南村搬進布依茶源小鎮居住區。在公司扶貧車間,羅其芬主要負責裁掉成品包多余的線頭或皮料,“多做多得,我每天都來得很早。”羅其芬家還有10余畝茶園,忙時回家採茶,忙完又到車間上班,因工作時間靈活,家裡家外皆可兼顧。如今,羅其芬已在公司上班4年,月工資4000多元。

才華公司由普安縣雪浦鄉龍灘口組的青年民工孔才於2014年返鄉創辦,是一家生產經營男女包、公文包等為主的手袋進出口貿易公司,產品主要出口美國、英國、韓國等10多個國家。“我們的產品全部銷往國外,每年產值上億元。”說起企業現狀,公司董事長孔才滿是自豪。

2015年2月,才華公司的手袋產品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一舉成為該公司的主要供貨商。同年5月,時任省委書記趙克志,時任省長陳敏爾到才華手袋公司考察,稱贊他是“返鄉創業的先進典型”。

2019年,公司銷售總額1.2億元人民幣。今年雖然遭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公司銷售逆勢上揚,訂單不降反增,產品銷售額比去年增長30%,預計達1.56億元人民幣。

在普安,除才華實業有限公司(茶源總部車間)外,還有茶源街道扶貧車間,普安西城區車間,青山鎮小屯、丁家老包、龍灘口車間,新店鎮車間,樓下鎮雨歇、雨勒車間,解決當地群眾就近就業、穩定就業。

“我們已建成12個扶貧車間,其中有3個車間建在脫貧攻堅挂牌督戰縣晴隆和望謨。累計帶動958人就業,其中80%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20%是殘疾人。”公司董事長孔才介紹,公司採用計件方式結算績效,月平均工資3000元,熟練工能掙6000元左右。

“培訓期間,每個月的工資是2400元。現在熟練了,每個月有3000多元。”33歲的韋仕高是望謨縣蔗香鎮望南村人,2019年7月,他和家人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了望謨縣城的居住區。搬遷之前,韋仕高靠在鄉鎮修摩托車為生,搬到縣城后,他到才華手袋在望謨縣設立的分公司——望發皮具手袋實業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找到一份工作,成為第一批接受培訓的工人。

據公司扶貧車間負責人張德祿介紹,一直以來,車間以優先招收易地扶貧搬遷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通過吸納就業發放勞務工資帶動群眾增收。在公司,工人年齡從20歲到50多歲不等。公司堅決實行穩就業、保民生,不裁員、不降薪,做到培訓一人、上崗一人,穩崗一人、脫貧一戶。

“公司考慮到我行動不便,還讓我提前5分鐘下班就餐呢。”代青德是普安縣大灣村小寨頭村民,1985年出生的他,年幼時因車禍不幸失去了一條腿。“對我來說,就業一直是個難題,農忙時節在家種地,閑時就在附近打點零工,直到2017年來公司上班,才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而且做的都是手上活,輕巧,身體也吃得消。”提起之前拿到了5400多元的工資,代青德一臉笑意。

公司成立之初,就注重殘疾人就業問題,符合崗位需求,又有就業意向的,大多能實現就業。且公司有個性化的優惠政策,殘疾員工就餐比普通員工提前5分鐘,工資比普通員工上浮5%。孔才說:“企業為殘疾朋友提供工作崗位,是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幸福的大門,既讓他們融入了社會,也解決了他們家庭的實際困難。”

“以前我們不想搬,就是怕搬到這裡既沒有土地,又找不到工作,掙不了錢餓肚子。”李秀飛行走不便,無力承擔重活。2017年5月,作為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搬到布依茶源小鎮后,被茶源社區推薦到公司扶貧車間上班,每月工資三四千元。

從山區搬進城區,李秀飛不僅一步住上好房子,還找到工作,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穩定增收,開啟了全新生活。李秀飛說:“家住高樓房,上班在工廠,養老在景區,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陳茜茜)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