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韶華 擁抱青春夢想

——2020年貴州省最美大學生群像掃描

2020年12月24日12:11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賴盈盈

為充分展示新時代大學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營造積極的校園氛圍,今年7月下旬,省委宣傳部聯合省教工委、省教育廳評選出了10位2020年貴州省最美大學生,他們用自己的動人故事,激勵著新時代貴州青年擁抱夢想,用堅韌與奮斗奏響青春之歌。

以青春熱血傳承紅色基因

2013年,張明華應國家號召入伍。退役后,他於2018年考入了貴州大學,繼續研究生學業。從軍營裡淬煉出的堅毅果敢,讓張明華決心成為一名“博士村長”,助力貴州脫貧攻堅。

“看到鄉親腰包鼓了,我的心裡就踏實。”張明華和隊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蜂農解決養蜂技術難題,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蜂老師”。據不完全統計,張明華團隊足跡遍布貴州80多個鄉鎮,幫助全省各地蜂農實現增收超500萬元。

同樣,在退伍后回到校園的李永豪也有著自己的勵志故事。利用自己醫療科研創新領域的所學,李永豪負責了一項省級創新實驗項目和一項校級創新實驗項目。在省級創新實驗項目中,著力攻克中藥黃芩的藥效成分在人體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較差的難題﹔在校級創新實驗項目中,擬構建一種青蒿素脂質納米粒的合成技術,為治療結腸癌提供極具潛力的納米藥物。

遵義師范學院的蔡金洋,出生在軍人世家,2017年,他決定奔赴條件最艱苦的西藏那曲服役。退役重返校園的蔡金洋,演繹舞蹈《遵義會議放光輝》,積極宣傳憲法與長征精神,並成為“紅色研學主題教育活動”導師,讓更多人了解了紅色精神、紅色文化。

以青春堅韌繪就理想藍圖

今年2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高級護理的伍娟決心前往鄂州,馳援湖北,希望幫助奮戰在一線的同行“分擔一點是一點”。

在鄂州,身穿防護服、一班6小時,精疲力竭,脫掉防護服都十分吃力的她,仍然堅持著每天為病患量體溫、量血壓、給藥書,寫了感人的“逆行”故事。

同樣是白衣執甲的“最美逆行者”,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龍旭婷不顧家人的勸阻,兩次主動申請奔赴戰疫一線支援。今年2月,她成功作為貴州第九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踏上抗疫征程。在鄂州奮戰的35個日夜裡,看到患者好轉,聽見患者說“謝謝”,成為了龍旭婷最快樂的事。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劉道敏,9歲時,因一次車禍,雙手肘關節以下被迫截肢。堅強的她,沒有向命運低下頭,在泳池書寫自己的別樣青春,一次次極限中挑戰自己。2010年起,劉道敏開始拿到越來越多的“世界冠軍”。2019年,倫敦世界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劉道敏更是以1分29秒08的成績,再次刷新了女子SB6級100米蛙泳項目的世界紀錄,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在一個月內兩次打破世界紀錄的大學生。

2017年元旦,從德江開往沿河的一輛客車翻車,來自銅仁學院的何林霞滿身傷痕,但聽見車裡的求救聲,她奮不顧身轉身鑽進車裡,用盡全身力量把女孩卡在座位下的雙腿拔了出來。在德江縣人民醫院重症室醒來時,何林霞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那個女孩還好嗎?”

以青春激情攀科研創業高峰

知之深則行越達。從提供行動方案解決花溪大學城快遞“最后一公裡”問題,到實地調研形成煤礦村改造建議報告,為貴陽市城中村改造建言獻策,貴州師范大學的王蘭,用一個個“金點子”努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在高校創新創業大賽中勇攀高峰,作為項目負責人,王蘭參與的《智慧林業巡檢管理服務平台》項目,不僅取得了一項軟件著作權,還獲得了貴州工商銀行的投資意向。

來自六盤水師范學院的李毓超一直堅信要用科技實踐去創新創業。李毓超不斷提升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交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單:獲得10項國家級、省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獎,申請及參與4項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參與申請專利3項。

2000年,年僅2歲的吳克江因一場重病不幸失去了右眼。但是,吳克江卻堅信還有一隻眼睛,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不僅成功考取貴州師范學院,還點亮了自己的創業夢想。加入貴州雲博極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兩年后,在他和公司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組織完成“中國數谷”TOP100大數據優秀應用場景、設備管理信息化平台等項目的研發,成功獲得了國家級大創項目1項、省級大創項目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以及軟件著作權2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