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學院:實施人才集聚行動計劃 博士最高120萬元引進費

2020年12月23日17:5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12月22日,安順學院召開人才工作會,會議強調:要大力實施人才集聚行動計劃,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安順學院

安順學院2020年人才工作會

發展大計、人才為本﹔興校強校,唯才是舉。會議強調:強化“全員引才、全員愛才、全員用才”的人才觀念,完善“識才、招才、用才、聚才”的人才工作機制。

加強人才工作頂層設計,深入實施人才強校主戰略

全面升級現有人才計劃、人才政策、人才平台,引人才、爭人才、搶人才,打贏人才引培新戰役。打出人才政策組合拳,付出真情實意、投入真金白銀。

安順學院博物館

——穩定人才。根據學校實際,穩步提高高層次人才待遇,按照基本補貼與業績貢獻相結合的方式,按照每月(1800+N)元普遍提高博士人才待遇,激發博士人才創造性。對於學校服務期滿的博士人才,推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制定《安順學院博士人才年薪制實施方案》,實行20-50萬元人民幣的年薪,在住房安置、子女入學、平台支持、定期座談等方面出實招,不斷提升對高層次人才的人文關懷。

——重點培養。以學校2022年碩士授予權建設任務為目標導向,重點培養農業資源與環境、旅游管理、教育學、材料與航空等重點學科領域高層次人才。學校出台《安順學院中青年教師赴海外攻讀博士學位管理辦法》,遴選一大批愛國愛校,師德師風優良的中青年教師赴海外攻讀博士學位,在規定年限內正常享受除獎勵性績效外工資及其它福利待遇,按時獲得博士學位者學校給予一定的補助。同時支持鼓勵教師自願自行聯系國內外高校攻讀博士學位,按照學校相關管理辦法執行。

——大力引進。圍繞學校緊缺專業及與學校未來發展契合度高的學科專業領域,採取“國內引進、海外引進、分類引進、全員引進”等多種引進形態,按照“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的引才宗旨,為博士人才提供“菜單式”人才待遇保障,引進費用最高120萬元人民幣。

下一步,學校將出台《安順學院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安順學院2021年博士人才引進辦法》《安順學院2021年博士人才年薪制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通過“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吸引高層次人才向安順學院匯集,大力支持學校既有人才層次提升,厚實安順學院高層次人才資源。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打造人才成長和發展的軟環境

會議指出,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全校上下要積極營造渴求人才、重視人才的強烈氛圍,構建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要健全機制、匹配待遇、提高溫度,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打造人才成長和發展的一流軟環境。

安順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轉變觀念。全體教職員工,必須牢固樹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的“大人才觀”,營造“人人愛才、人人護才、人人惜才”的人才文化和校園風氣。

——尊重規律。人才成長和發展有其規律可循,如人才成長過程中的揚長避短規律,發展成才過程中的最佳年齡規律,人才管理過程中的期望效應規律等。

——分類用才。人才工作要統籌抓,但決不能搞一刀切。要關注個體差異,堅決克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才的弊端,進一步為人才“鬆綁”,讓政策有的放矢,而不是讓政策成為眾矢之的。

——穩步養才。我們要努力推動“量”與“質”的相互促進的人才觀—既要全力完成碩士授權單位達標建設的任務,更要關注學校長遠發展的結構性需要,要堅持學科牽引,為學校辦學層次提升提供強大支撐。

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安順學院特教樓

安順學院綜合教學樓

——著力抓好領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擴大視野、創新制度,實施師資隊伍拔尖人才集聚工程。營造有利於領軍人才施展才能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領軍人才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形成若干在本學科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創新團隊,提高學校的競爭實力。

——著力打造優秀團隊。以高水平課程建設、國家級教學成果培育為目標,以教學名師、優秀骨干教師為核心,建立優勢互補、團結協作的優秀教學團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特聘教授、優秀學科帶頭人為核心,重點支持並建設一批省內領先的具有解決重大問題能力的科技創新團隊,使人才隊伍建設和重點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建設緊密結合,提升教師隊伍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

——著力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對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優化青年教師導師制,通過助教、助研等制度,使青年教師盡快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大力推進青年教師博士化工作,進一步加大對教師考博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讀博期間的福利待遇。積極創造條件,選送優秀青年教師到境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訪學深造。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強師資隊伍活力

安順學院綜合實驗樓

——探索教師分類管理及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校內崗位聘任辦法,面向高層次人才合理設置教學科研系列專業技術崗位,以任務為導向,設置佔教師崗位數一定比例的教學科研崗,提升學校科研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教師績效工資改革,逐步建立體現崗位特點和業績的薪酬制度。結合學科建設需要,積極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的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度,將高層次人才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挂鉤,以實績定待遇。穩步提高青年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讓青年教師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設立榮譽獎項。設立安順學院“優秀教師獎”,用於表彰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為學校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建立安順學院資深教授榮譽制度,對一直潛心教學科研工作、為學校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教授給予特別獎勵。進一步完善我校特聘教授聘任制度,培養、造就高水平學科帶頭人。

會議強調,根據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優先把師資隊伍建設經費列入學校經費預算,確保經費足額到位。未來兩年,全力打造農學、旅游管理2個優勢學科的人才高峰,重點培養教育學、材料與航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人才梯隊﹔到2025年,建設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和“科技創新團隊”,形成學校獨特的人才支撐體系,為學校學科發展及各項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安順學院供稿供圖)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