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羅漢果讓我搭上致富路

獨山縣麻尾鎮南門村村民何金偉

2020年11月17日10:3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據獨山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我叫何金偉,是獨山縣麻尾鎮南門村村民。我的大兒子一歲半生了一場大病留下病根,行動不便,常年需要人照顧。2014年,我們家因病、因學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因為大兒子身邊離不開人,妻子外出打工后,我隻能留在家中照顧小孩,種些傳統作物,日子過得緊巴巴,遇上收成不好的年頭,生活更是捉襟見肘。

自從種上了羅漢果,我們一家的生活才慢慢好起來,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2019年,聽周邊村寨的人說種植羅漢果能掙錢,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報名參加了村裡組織的羅漢果種植技術培訓。老師從羅漢果的市場前景,講到具體的種植技術,讓我這個門外漢聽得熱血沸騰。

“政府每畝補貼820元,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保價回收。”這樣優惠的政策,相當於政府已經把種植成本全包了,不正適合我這樣的困難家庭麼,聽完課,我當即決定要大干一場。

當年,我用家裡的全部田地,加上租用鄰居們的閑置土地,總共種了16畝羅漢果。看著羅漢果苗一天天長高,爬上架子結出果實,我們一家都高興壞了。公司的技術員三天兩頭往我家羅漢果地裡跑,指導怎麼施肥、如何授粉,這讓我更加安心。

小小的羅漢果,給我帶來了大驚喜。粗略一算,去年拋開各項成本,16畝羅漢果純收入竟然有8萬多元,每畝純收入超過5000元,也讓我家今年成功脫了貧。種了這麼多年庄稼,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高產出。但在我們村裡,我這16畝只是小打小鬧,種得多的人家,一戶就種了60多畝。

嘗到了甜頭,我今年干脆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0畝,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種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眼下又是羅漢果採摘時節,村裡家家戶戶都忙個不停,每天羅漢果收購點上都排滿了隊。聽村干部講,現在我們南門村羅漢果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1500畝,為了把產業做強,村裡還特地引進了公司搞深加工,這樣一來,以后我們的羅漢果就更不愁銷路了。

今年到現在,我已經賣了4回羅漢果,貨款有一萬多元。我相信,有村裡的大力支持,有公司的兜底收購,咱們村裡的羅漢果產業肯定會越做越大,越走越好。(獨山縣融媒體中心 覃祺)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