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種植時節,在三都自治縣普安鎮前進村蔬菜種植基地,當地群眾分散在不同的地塊進行農業生產,有的蓋膜、有的翻土、有的栽種,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前進村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充分利用壩區資源優勢,創新發展短、平、快特色種植業,保証一年四季土地不閑置的同時,讓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促進穩定增收。
“在基地每天有100元左右的工資,給家裡增收不少。”村民莫王妹一邊種著萵筍苗,一邊開心地說道。因為身體原因,她不方便外出務工,來基地干活,切實解決了她在家門口就業難題。
目前,前進村蔬菜種植基地採取“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25人在基地務工增收,務工人員多為貧困群眾,進一步為當地貧困戶拓寬了就業渠道。
同時,合作社還通過流轉群眾土地,規模化集中發展特色種植業,與公司簽訂協議做好產銷對接,由公司提供種子、菜苗以及后期收購,合作社負責種植、管理、採收,打造了“育苗—種植—管理—採收—收購”一站式的生產體系。
“我們實行訂單式的銷售,紅萵筍種植技術性不是很高,只是簡單的犁地、蓋膜,后期栽下去再追肥,12月中下旬就能成熟。”蔬菜基地負責人王正文說。
據了解,前進村已發展萵筍種植100畝,預計畝產2000公斤。通過發展紅萵筍等特色種植業,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季季有活干、月月有收入”,為當地群眾走向增收致富新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三都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韋恩雪 陳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