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蘭走訪了解貧困戶生活情況,並拉起了家常。 |
我叫吳桂蘭,是開陽縣審計局選派的一名駐村干部。駐村7年,歷經三番輾轉,被縣委組織部派到石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即將迎來退休的我,很清楚這將是我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站,我勢必要站好這一班崗。燃盡余暉,不負韶華,這是我的駐村決心。
2019年3月,我來到石頭村,一張沙發、一把椅子、一個舊書桌、一台XP電腦,這便是我的辦公室。駐村工作經驗豐富的我,很快適應了狀態,我決定先走訪,摸清貧困戶的致貧原因,了解石頭村的村情民情。
石頭村是傳統的農業大村,土地面積甚至超過一些小一點的鄉鎮,不會開車的我很快就意識到走訪的困難,我經常蹭村干部和駐村隊員的車,但更多時候,隻能靠雙腳去走。我走壞了3雙鞋,迷路無數次,有時候走訪一戶貧困戶就要花3小時在路上。
3個月,我走遍了石頭村每個村民組,走到了每一戶貧困戶,吃過“閉門羹”,遇見過“懶漢”,被看門的狗吠,被嗮太陽的蛇攔路……
印象最深刻的是走到況學軍家,看見他家初春剛到僅挂兩片薄衣的兩女兒,以及年久失修的老木房,作為一名感性女人,我的淚水終究沒忍住掉下來。於是,我下定決心要讓他家過上好日子。
從上報到局裡下村核查僅3天,局領導當場就拍板:“干!”於是我協調施工方為況學軍建新房、打院壩、換新家具,又建議施工方讓況學均參與建房領工資,並自掏腰包為他的兩個女兒買新衣服。
我的駐村工作,並沒有大刀闊斧的跑項目、搞規劃,而是根據每一戶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量身制定幫扶措施,完善脫貧計劃,我把自己設身處地的當成他們的“老大姐”,盡可能在生產生活上為他們提供幫助。
我帶著袁貴金去縣城裡賣香蔥,和餐飲店老板爭半天,隻為每斤蔥能多賣3毛錢﹔我“薅”通組路施工方的羊毛,想辦法弄沙石和水泥,再纏著他們幫忙打路,隻想著王洪貴能帶著半身癱瘓的妻子出門走走﹔我鼓動張志倫報廚師培訓班,並且每天督促他去上課,隻想讓他學點本事,不要每天無所事事……
在駐村工作中,我還是一名政策宣傳員。通常,在走訪的同時,我會為大家帶去黨的政策方針,用實際的惠民政策幫助他們樹立和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得益於審計局領導對我的信任以及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視,這讓我駐村工作順利不少。局裡每個月都會在辦公經費中給我預留2萬元,用來開展幫扶工作。同時,近兩年,局裡在石頭村開展因戶施策以及其他幫扶資金,足足有近30萬。
在我的建議下,審計局還選派14名優秀黨員對石頭村14戶相對困難建檔立卡戶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並把每月下村實際開展幫扶情況納入個人考核,這又給我駐村工作提供了幫助,畢竟脫貧攻堅不是我一個人在戰斗。
2019年底,石頭村宣布全面脫貧,這是黨和國家的政策普及以及石頭村8000余村民共同努力奮斗的成果,這也給我很大的安慰,因為脫貧就是對我工作的肯定。同時,也給我樹立了新的工作目標,那就是鞏固提升好這個來之不易的“成果”。
我很喜歡電影《劍雨》裡的一句台詞:“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隻求她從橋上經過。”在我看來,“石橋”,便是對我們駐村人最好的詮釋。(文/林鑫整理 圖由開陽縣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