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鋼水城鋼鐵(集團)公司3、4號焦爐脫硫脫硝環保治理升級改造項目,滿足超低排放要求。 王瑤 攝 |
六盤水的建設發展,一路風雨一路歌。
這裡因“三線”而生、因煤而興、因工業而強,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城市之一﹔
這裡緊緊把握新時代的脈搏,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江南煤都”蝶變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
回望六盤水,這是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又是一幅充滿綠色生機的畫卷。
近年來,六盤水認真貫徹“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以及綠色發展的理念,努力踐行創新、超越和生態環保的新時代精神,建設發展步伐不斷加力、提速。
“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隨著一場場“保衛戰”在六盤水這座老工業城市打響打贏,這裡的天更藍、氣更爽、水更清,美麗涼都更加宜居宜人。
數據顯示,至2020年7月,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28個月保持100%——這是六盤水開展“藍天保衛戰”以來,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戰績”。不僅如此,2019年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實現大幅下降,PM10、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降幅分別達到43.1%和45.5%,並成為貴州省唯一一個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100%的城市。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隨著地方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的快速擴張,六盤水一度成為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形勢最為復雜的城市之一。
2013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大氣十條”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力推進各類污染物的治理工作,環境空氣質量穩中有進,但與省下達的改善目標始終存在一定差距。2016至2018年,六盤水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在全省始終挂末,PM2.5年均濃度在2018年以前一直未能達到國家二級標准。
一方面是緊迫的發展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巨大的生態環境壓力。大氣污染防治困難重重。
六盤水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不打贏“藍天保衛戰”決不收兵——
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從鋼鐵、火電、建材等傳統污染高、能耗高、資源消耗高的產業入手,輔以城區揚塵治理六大專項行動,從根本上推動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
作為在“三線”建設中誕生的知名企業,首鋼水城鋼鐵(集團)公司為提升企業環境治理能力,助推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克服經營困難,提前實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該公司計劃投資31983萬元,啟動實施3、4號焦爐脫硫脫硝、原煤堆場大棚封閉、混勻料場大棚封閉等10項環保治理升級改造項目。截至2020年9月,除《貴州省關於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實施方案》中所要求完成的7項改造任務(6項已完成,1項正實施建設)外,對燒結系統原有3個除塵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其中,對混勻料場大棚封閉、焦爐脫硫脫硝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建設,大幅改善了區域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總量得以削減。
作為全省燃煤發電機組聚集區,近年來,六盤水扎實推動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及節能改造,全面提高燃煤發電企業的競爭力。
除支持企業進行超低排放外,強力推進工業企業污染防治,以熔煉爐、熔化爐等9類工業爐窯為排查重點,排查了33家企業54座工業爐窯,將4家存在突出問題的企業列為治理重點項目。
不僅如此,全市上下還聚焦PM10、PM2.5污染治理,通過常態化開展六大類揚塵污染專項整治,突出開展特殊時段污染應急管控,有效開展節假日等重要時段污染專題管控。同時,調動部門單位、街道、社區等力量,以微信群方式實時調度工作情況,激發全民參與熱情。
在常態化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中,通過高位推動抓落實、統籌調度抓落實、齊抓共管抓落實“三抓”,強力推進“藍天保衛戰”。同時,找准PM2.5 的主要貢獻源,主要是建筑塵、工業粉塵、機動車尾氣塵、道路揚塵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六大專項行動,逐個行業進行專項整治,加強揚塵污染過程和源頭管控,最大限度控制和減少了揚塵污染排放。另外,以示范項目引領帶動。以文明施工七個100%為標准,選取碧桂園二期、明硐國際新城二期、星筑·中央公園、涼都紅橋三甲醫院 4 個施工工地進行樣板打造,並召開現場會示范推廣,迅速帶動了全市建設工地施工揚塵管控水平整體提升。
積極推進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對60戶餐飲企業免費安裝油煙淨化裝置及在線監控系統,累計完成2280余戶餐飲油煙淨化設施的改造和安裝,市中心城區中型以上餐飲企業基本安裝油煙淨化裝置。除此以外,還開展了柴油貨車污染治理。
與此同時,我市還開展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應急管控和特殊節日污染管控。制定市中心城區輕中度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方案,降低應急響應門檻,完善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機制,對可能出現污染天氣的時段,及時採取應急管控措施,將污染天氣消滅在萌芽狀態。在2019年中元節(8月13至15日)期間,我市充分吸取過去管控工作的經驗教訓,採取了提前安排部署、規劃集中焚燒、立體宣傳發動、強化禁燒保障等4項措施,保障了中元節期間的空氣質量。
環境空氣質量的持續提升,宣告了“藍天保衛戰”大獲全勝,進一步增強了全市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
河水清幽,碧波蕩漾﹔柳綠花紅,飛鳥掠影﹔岸美景麗,游人如織……是水城河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清麗容顏。
然而,10年前的水城河曾經“蓬頭垢面”、臭不可聞,有“垃圾河”、“臭水溝”之稱。因為污染嚴重,水城河還被納入了全國城市黑臭水體名單。
2014年12月,六盤水市委、市政府決定,以實現“水清、岸綠、空氣清新怡人、生態功能自然”為目標,啟動了水城河的治理工作。
在治理中,六盤水將治河與治污淨水相結合,通過清淤、疏浚、通脈、淨水,完善雨污排放系統,把水城河打造成“生態河”﹔將治河與文化傳承相結合,通過在河兩岸再現歷史美景、彰顯民族特色、展示康養文化,把水城河打造成“文化河”﹔將治河與扶貧助困相結合,在河兩岸建特色商業一條街、打造生態經濟“新樣板”、打造就業創業示范點,把水城河建成“致富河”。
如今,水城河煥發的新顏,讓廣大人民群眾交口稱贊,群眾滿意度達96%。六盤水成為2018年全國12個黑臭水體整治完成率為100%的城市之一。
隨著治理黑臭水體首戰告捷,2019年6月,六盤水啟動了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全面打響了“碧水保衛戰”。
《六盤水市黑臭水體整治示范城市實施方案(2019—2020年)》出台,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親自統籌調度、協調推進和督促落實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並聘請專家團隊全程開展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工作,全面推進治理、建設工作。
據統計,在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示范城市建設中,六盤水擬治理黑臭水體總長度達10.7公裡,計劃投資12.54億元,包含17個項目。
同時,“海綿城市”建設也在緊鑼密鼓推進。在老城區棚戶區和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市政道路建設、文化體育場館建設和交通場站建設、排水防澇設施建設中,充分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積極開展新建溢流污染調蓄池、安裝雨水口末端淨化設施、打造雨水濕地等工作,實現區域雨水的控制和利用,減少初期雨水的污染。
“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是六盤水市生態環境建設的“主打戲”,也是六盤水市推動綠色發展的縮影,為六盤水市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打造美麗涼都、“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奠定了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孫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