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小紅薯吃干榨淨 產業鏈助農增收

2020年11月10日14:3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一早上就挖了三車,一共1700多塊錢。”在貴州佳裡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紅薯收購場,三道水鄉周寨村村民楊勝芝攤開他的收貨計量單向筆者介紹著。630、592、533,他的三張單據上分別寫著這三個金額,是他從早上6點多到10點多的勞動成果。

由於採用了公司統一提供的紅薯種苗,楊勝芝種出的紅薯產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不要看我這塊地沒多大,紅苕賣給公司的錢夠我家7口人吃一年。”指著眼前不到兩畝的一塊地,楊勝芝自豪的說道。他口中的公司是貴州佳裡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思南及周邊縣鄉的紅薯收購及產品加工。

紅薯在思南縣種植歷史悠久,以前以農戶自用和小作坊加工為主,沒有形成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近年來,思南縣把紅薯作為重要的扶貧產業來抓,通過引進龍頭公司、完善產銷對接、改良種植技術、延伸產業鏈條等方式把紅薯價值“吃干榨淨”,形成了一條從育苗、種植、收購、生產、銷售以及廢渣處理於一體的紅薯產業鏈,思南打造的“紅薯經濟”如今已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以前我們村的農戶種植紅薯主要是用來喂豬,最近這兩年由於我們引進了紅薯粉加工廠,銷售渠道有了,再加上紅薯產量比較高,每畝產量可達到3000公斤以上,按照公司1元一公斤收購,畝收入至少在3000元以上。”周寨村第一書記李康告訴筆者,紅薯現在已成為該村群眾增收的主打產業,村裡紅薯種植戶越來越多。

從10月初到年底,是佳裡佳公司最忙碌的幾個月,紅薯開秤,每天有10多個鄉鎮的紅薯運過來過磅稱重,大大小小100多輛車絡繹不絕。澱粉加工生產車間、產品包裝車間燈火通明,全線滿負荷生產。

“現在我們車間生產桶裝包裝,每天要生產20000桶以上,如果每天忙的時候還會達到30000桶,禮盒每天基本上在1500盒左右,粉絲條生產我們每天包裝送貨都要達到5000斤以上。”公司生產部副主任羅梅一邊忙碌一邊介道。

紅薯加工后產生的紅薯渣是公司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以前除少數被當地群眾拿去喂豬以外,大多數都成了“廢品”。今年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立了一條紅薯渣烘干生產線,紅薯渣烘干以后全部轉銷給外地的飼料加工企業,“廢物”成功回收利用,還給當地群眾創造了30余個就業崗位。

“我們每小時能夠處理3噸的紅薯渣成品,全天24小時不停地在加工,一天可以處理70多噸,處理出來的成品是由杭州海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給我們承包了,以每噸1500元幫我們全部收購,有多少收多少。”貴州佳裡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紅薯渣產業鏈負責人李天雄向筆者介紹道。

在紅薯渣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時,公司還開發出了紅薯酒等產品,把紅薯渣的剩余價值充分利用。

“我們這個酒釀出來以后剩下的酒渣我們通過晾干以后再次又送到烘干廠烘干,烘干以后又可以拿來再次做飼料原料,這樣一來我們就把紅薯渣整個價值都把它榨干淨了。”站在儲酒大廳,李天雄告訴筆者道。

截止到目前,佳裡佳公司共研發出紅薯、紅薯渣系列產品20多個,主要銷往各大型超市、副食批發市場、飼料加工企業。在產品不斷完善的同時,還在繼續研發新品,力爭讓紅薯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這紅薯收購來之后我們會給他加工成澱粉,這澱粉再來加工各類產品。我們現在有20多個產品,分別是紅薯粉絲、粉條、酸辣粉系列以及紅薯干、紅薯條之類的一些產品﹔至於紅薯加工澱粉之后的紅薯渣,我們又可以把它送到我們的烘干廠進行烘干,然后用來釀酒、做飼料,所以說我們現在的紅薯的所有的價值都已經被榨干取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已經形成了從育苗、下種、加工、銷售、薯渣利用這樣一條全產業鏈,通過這樣一條全產業鏈我們就可以帶動更多的農戶通過這樣一個紅薯產業增收致富。”貴州佳裡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張羽琴介紹道。

據了解,思南的紅薯產業鏈共輻射帶動近10萬農民。接下來,該縣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紅薯產業技術含量,在全縣擴大“雙高”紅薯種植面積,依托龍頭公司,打造紅薯全產業鏈,讓更多的群眾持續增收致富。(孫磊 張慶慧)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