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白水河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陳玉貴
我叫陳玉貴,是一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現在居住在納雍縣珙桐街道辦事處白水河社區。
我的老家在文昌街道中寨村丫口組丫口園。丫口園隻有5戶人家居住,坐落在大山深處,海拔高,交通不便,到街上一趟都要花1個多小時,是村裡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因此,這裡的年輕人都外出謀出路,寨子裡隻剩下些老人。
我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眼睛看不見,以前我一直在河北做木工,支撐一家人的生活。
脫貧攻堅政策好,給我們整個寨子帶來了機遇。2017年,按照易地扶貧搬遷標准,丫口園被列為整寨搬遷對象。那年12月,我帶著父親和剛結婚不久的妻子,搬進了白水河社區。政府裝修好房子,配置好家具,我們拎包就能入住。
小區環境好,衛生整潔,基礎設施完善,比老家住得舒服,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2018年底,我們夫妻倆的務工收入,加上政策性補助高於了貧困線,我家成功脫貧。
今年5月,妻子懷上了孩子,我打算不再外出務工,但又不知道在家裡該干什麼。正在我犯難之際,社區干部找到我,鼓勵我租個門面開小賣部。當時我就心動了,但奈何身上沒有積蓄。社區知道我的難處,就同意讓我先把小賣部開起來,房租延后再交。
有了門面,我找到供貨商,聯系了貨源,小賣部開張。一個月后,我籌到資金,將小賣部1.5萬元的年租金交了。現在經營小賣部,我1個月輕輕鬆鬆就能賺幾千塊,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我知道能開小賣部,和社區的關心支持密不可分,所以我的商品都是略低於市場價出售,以此來回饋社區,也為搬遷群眾提供一些優惠。
雖然我是易地扶貧搬遷戶,但絕對不能拖國家的后腿。脫了貧,還要努力再謀富,我們會將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