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遵義市區約10公裡的深溪濕地公園,湖面開闊、泛著綠光,草木錯落、綠屏疊翠,蘆葦沿岸而生、與水為伴,姿態優美的白鷺輕輕掠過水面,蕩起絲絲漣漪,所到之處,皆是自然與清新,滿目是景、漫步便能養眼淨心。
2017年建設完成的深溪濕地公園位於深溪河上游,具有生態修復、雨水收集的功能。公園佔地面積約47萬方,其中水域面積20萬平方米,內栽種有喬木、水生喬木、灌木地被植物200多個品種、2萬多株,60%的水域面積內遍布40多個品種,8000多株水生植物,這裡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賞、有景可觀。
蓮池村百畝荷花綻放。
公園內還建設有西湖荷風、五彩花谷、濕地體驗區等14個主要景觀節點和相應配套設施,和露天茶園、休閑木棧道、涼亭、健身場等休閑娛樂設施,都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休閑觀光體驗。
村民張福剛時常在吃完晚飯后,沿濕地公園的健身步道走上幾圈,“有樹有花有生氣,這樣的居住環境可讓人羨慕了!”
當地村民不僅坐享美景,還先得商機。村民晏偉眼看深溪濕地公園一到周末假日就人來人往,深得市民的“寵愛”,被公園的熱度所“啟發”,他早就合計著圍繞鄉村旅游創業。
深溪濕地公園。
今年5月,晏偉和朋友集資湊齊100萬元,注冊了一家旅游發展公司,在公園水域旁租賃游船、自行車和提供餐飲、承接團建等服務,滿足游客的多層次出游需求。
“公園裡的山水湖草構成了好景色,一到周末節假日都會吸引不少人過來,這讓我們有充足的創業信心。”晏偉說,公司正在拓展經營至休閑垂釣基地和特色民宿,集齊吃、住、游、娛元素,給游客帶來不單調且有趣的游玩體驗。
與深溪濕地公園的景觀亮點不同,金鼎山鎮蓮池村的田園風光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
2015年,依托“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金鼎山鎮蓮池村利用原有的自然條件布局生態景觀,將荒山塑形並綠化,打造出縱觀田疇峰巒的觀景台﹔治理河道拓展水域,使得水如玉帶纏繞﹔化零為整、規范地塊,一個個現代農業大棚遍布壩區,苦瓜、白菜、食用菌、冬瓜、草莓輪番成為這片土地的“主角”。
村裡還增設木棧道、蓮蓬跳墩、人造沙灘、竹排劃水、百畝荷塘等親水空間,營造出山水悠然的家、村落、田園觀光為一體的農耕文化佳境,令眾多向往田園與自然的游客趨之若鹜。
深溪濕地公園裡,游客拍照留戀。
村民向小波早年離家到外省工廠打工,一直擔心家裡無人照料,總是心心念念地想要回鄉。村裡的環境更“靚”了,城裡人更願意來了,向小波索性重拾廚藝,開起一家農家樂。
但僅此不夠,他還到重慶去學習了柴火雞制作,改良成與貴州人合拍的口味,給自己的農家小館添加一道人氣菜品。在旅游旺季,向小波最多一個月能炒300多鍋柴火雞,月銷售額可高達十萬元,還被一家旅行社“看上”,建立起長期合作的伙伴關系,引來穩定客源。
“我們村裡可有玩頭了,你們7、8月過來可以逛荷塘,過段時間可以到大棚裡摘草莓,在村子裡隨便逛逛也能遇上好景色,湊巧的話,還能買到一些農產品帶回家,累了就到周邊的農家樂歇歇腳。”向小波一邊在柴火灶上忙活著,一邊向游客熱情推介村子。
“一年能掙二、三十萬,比在外面強多了,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家裡面的老人、小孩都能照顧得到。”和向小波一樣,依托生態田園風光的強大吸引力,蓮池村吃上“旅游飯”的村民有十多家。
向小波位游客准備午飯。
憑借蓮池壩區產業發展的東風,該村也正加快果蔬種植、鄉村旅游齊頭並進,促進農民生產性、經營性、勞務性多元增收。
“這些年,以農業產業與鄉村旅游為支撐,村民年收入從2008年的9000元提高到了15000元以上 ,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實。”蓮池村黨總支有關負責人說。
把握“綠色”內涵,守牢和活用生態資源,才能走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近些年,紅花崗區實施生態空間用途管制,不斷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完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生態安全格局,開辟綠色新天地,還自然和鄉村以寧靜、和諧、美麗,讓城市與生態融合發展、綠色與鄉村美美與共。
從“綠”中尋“機”、借“綠”生金,該區打造出金鼎山景區、金川濕地公園、大板水森林公園、深溪盆景藝術小鎮、百草園等,種植3萬余畝經果林,美了鄉村、火了人氣、旺了產業、甜了百姓,推動全區鄉村旅游市場呈現出觀光農業、休閑康養、採摘旅游、鄉村度假等復合發展的新態勢。2019年,紅花崗區鄉村旅游接待人次544.1萬人次,增幅12.3%,實現旅游收入42.41億元,增幅16.5%。(文/圖 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