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實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動”——

讓搬遷兒童不再孤單

2020年10月31日09:04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許邵庭

在安龍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天菇社區天菇小學,有一支少年武術隊,近100名“小小新市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武術,強身健體、增強自信心,一張張笑臉在校園綻放。

2019年,貴州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其中,3到18歲的青少年有近40萬。為更好服務40萬青少年健康成長,共青團貴州省委創新模式、理念和機制,於2019年6月啟動實施了“希望工程·陪伴行動”,通過聘請專業教師或派遣志願者,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各類特色陪伴項目,努力使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引導他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像天菇小學一樣,全省各地在實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動”過程中,結合實際,依托“希望小課堂”等平台,開展了各式各樣活動。

遵義市播州區在紫薇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教育,幫助孩子們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立志、從小學習創造。“苟壩是一個紅色聖地,這裡有一座紅軍馬燈陳列館。其中的一盞馬燈,有著特殊意義……”播州區播南街道馬橋小學學生王姿潤在分享會上講述了去苟壩參加研學旅行的所見所聞,贏得全班同學掌聲。

在從江縣丙妹鎮銀新社區,省跳繩協會用三個月時間讓小朋友熟練掌握花樣跳繩動作。思南縣麗景社區借助縣融媒體資源開設播音主持小課堂,很多小朋友對播音主持產生了濃厚興趣。

一個個小活動,一個個小課堂,孩子們在這裡找到樂趣和快樂,不再孤單。截至今年10月,全省共開設179個項目點,累計開展陪伴活動6000多次,覆蓋青少年近10萬人次。

項目取得成效,保障項目持續推進是個關鍵。團省委通過互聯網眾籌渠道,採取“線下+線上”眾籌的籌資模式募集社會愛心資金。

“陪伴是一個溫暖的詞匯,項目重點突出陪伴二字,讓花兒與少年在溫暖陪伴中揚起笑臉迎接五彩斑斕的未來。”團省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創新完善工作機制,通過項目開展實現公益項目由物質幫助向提升精神轉變,由單純項目實施向平台化運營方式轉變,由傳統的希望工程單次性活動開展向持續性服務轉變,由精英式慈善向人人公益轉變,讓陪伴行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