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江網消息 傾心幫扶,精准落實。貧困群眾教育、醫療和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攻堅拔寨,碩果累累。
近日,筆者走進印江縣易地移民搬遷峨嶺安置點的任江林家裡,早晨6點,天還沒有完全亮,他們一家早已起床。自從搬遷到縣城以后,他每天都要在這個時間點起來為兩個孩子做早餐。
2018年,任江林如願地抽到了心儀的搬遷新房,兩個女兒也在政府的關心下安排到了附近的學校上學,每天接送兩個女兒上學和放學,陪伴她們成長。
“我從農村搬到城裡來了以后,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和家人。孩子來這裡讀書后,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現在感覺家庭幸福美滿。”說到搬遷后的改變,任江林十分開心。
搬遷以前,兩個孩子一直是在農村的一所學校上學,由於學校離家較遠,夫妻兩人在縣城打工,兩個小孩寄宿在學校,隻有在周末放假的時候才能回家一次。搬遷之后,在新的學習環境下,兩個小孩的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升,每天回到家還有父母陪伴在身邊。
“現在的學校比以前的環境好很多,學校特別的漂亮。老師很關心我們,在這裡我認識了更多的新同學和小伙伴。現在還可以經常看見爸爸媽媽,我覺得很幸福。”任江林的大女兒任葉興高採烈地說到。
如今,享受國家政策的任江林不忘黨的恩惠,連日來,他主動參與到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幸福是什麼?在板溪鎮聯合村79歲老人張忠芬的眼裡,幸福是住上安全的新房子,是家人生病了治得起。
2018年,張忠芬家的木房子被縣住建局鑒定為D級危房,同年納入危房改造項目,她家用政府補助的15000元,對房屋進行了維修加固。2019年,張忠芬全家人搬進了安全舒適的新房子。
“搬到這邊來什麼都要好些,院壩是平的,好打掃,吃自來水方便,住在這裡烤火是用電爐,煮飯也是用電飯鍋,炒菜可以在電磁爐上炒菜,哪樣都方便,”張忠芬高興地說,“條件是哪樣都滿意,現在路上辦的是水泥路,走路也不得打濕,危房改造我們享受了,四改一化都享受了,辦衛生間、自來水也享受了,修廚房也享受了,各方面我們都享受了,現在好哦,不是這個政策,我們都生活困難。”
張忠芬的身體一直不好,尤其是眼睛,她經常向兒子反映眼睛看不見。聽說治病國家有報銷,2018年,在兒子的陪同下,她終於來到銅仁市一家醫院進行治療。7600元的手術費用全部報銷,自己一分錢沒花。患有癲癇病的孫女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省級醫院治療,三萬多的手術,自費僅僅2138元。
“孫女生病了以后到醫科大學去醫,帶了30000多去,回來報銷后隻付了2000多,報銷了31000多。”張忠芬說,“這個政策好,感謝黨的政策。”
如今的張忠芬一家,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裕,但其樂融融。自己在家領取低保金、養老金,兒子和兒媳在外務工,收入可觀,幸福生活也有了盼頭。
任江林和張忠芬兩個家庭生活變化,只是近年來無數個困難家庭生活的一個縮影。因為精准扶貧,全縣許許多多的困難群眾住上了安全的房子,生病能夠得到有效醫治,每個孩子都能夠上得起學,國家的政策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吳思杰 聞鬆鬆 陳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