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旅游飯 仡鄉煥新顏

2020年10月20日08:24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務川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鄒科

青石板特色院落、通幽的木質長廊,在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龍潭村仡佬之源景區,這座叫做祥和院的院落是70歲村民王學花精心打造的家,也是景區第一家農家樂。三幺台、豆花、臘肉、野菜、小吃等多種仡佬族特色餐飲吸引著游客。

時間回到2007年前,王學花一家5口靠種植油菜和養兩頭豬增加收入,年總收入隻有3000多元。隨著仡佬之源景區的建設,王學花在政府的幫助下改造了衛生間、院落,完成了房屋的硬、軟裝修,完善了電、水、路、訊,開起了農家樂,現在每年收入36萬元以上,帶動村民4至5人就業,給付勞務工資約5萬元。如今,老兩口逐步將農家樂交給兒媳婦打理,自己則組建了老年腰鼓隊,打道錢、跳唱仡佬族歌舞等,帶領村民健身、娛樂,團結鄰裡關系,也為游客表演,宣傳仡佬族文化。

王學花的故事是務川自治縣鄉村旅游新理念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務川自治縣大力實施大旅游助推大扶貧行動計劃,著力構建以八大鄉村旅游示范帶為依托、節點景觀為支撐的全域旅游體系,打造“仡佬之源·樂活務川”文旅品牌,讓貧困群眾吃上旅游飯,讓仡鄉煥新顏。

明娟客棧的走馬轉角樓,是典型的仡佬族杆欄式小青瓦建筑,客棧的主人、仡佬之源景區村民申修康以前以傳統農業為生,兩個兒子、兩個兒媳不得不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盡管節衣縮食,一家8口的年純收入不足6萬元。

2014年,申修康通過自籌資金和政府補助修建了明娟客棧,開起了仡佬特色餐飲和民宿。在外務工的兒子兒媳4人回到家中幫忙,一家人圍著旅游干,現在比以前年均純收入多出4至5萬元,一家人住在一起也其樂融融。衣食住行不再犯愁的申修康帶頭組建了龍潭村仡佬族文化藝術隊,帶領村民開展舞獅、仡佬族花燈等表演,多次帶隊到香港、重慶、福建、遵義等地參加民族文化藝術比賽和表演。

用好“三變”政策、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推進龍頭企業帶動等多種形式,全域旅游不斷推進。2019年9月,務川自治縣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在仡佬之源景區開營,這個由上海市奉賢交通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援建基地目前已接待3萬余人次,運營成果初步顯現。

重慶市彭水縣商人宋小波被仡佬族丹砂文化所吸引,加之嗅到了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輻射帶動的無限商機,於2019年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來到千年仡佬古寨,打造以仡佬族丹砂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民宿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休閑娛樂場所。今年上半年,該場所每天接待50至60人,月收入6萬元左右,帶動本地村民就業10多人。

截至目前,務川全縣累計完成文化旅游總投資20多億元,仡佬之源景區、中國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館、石朝天坑、高峰石林城堡等旅游扶貧項目優勢逐顯,丹砂桃符、田村故事裡等鄉村旅游以及“幸福仡佬·旅居農家”正陸續開門迎客。2019年全縣接待游客總人數388.91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入34.58億元,全縣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業人數約3.5萬余人,促進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65萬人。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