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縣紅林鄉:產業革命促發展 搶抓機遇贏未來

2020年10月19日10:2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據黔西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近年來,黔西縣紅林鄉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優化調整產業種植結構,發展魔芋、中草藥等優質高效農作物種植,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使農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紅林鄉充分利用“高緯度低海拔”的冷涼氣候,於2018年引進貴州華煜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在紅瓦房、安慶、桃井、漁塘等村發展魔芋種植,為當地群眾提供了100余個穩定的就業崗位,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時下正是魔芋豐收的季節,在安慶村魔芋種植基地裡,村民們正在採收魔芋,忙得不亦樂乎……自基地成立以來,新坪村村民楊發軍、陳敏夫婦一直在裡面務工,由於肯學習、能吃苦,夫婦倆的工資是基地務工人員中最高的。

“我家兩口子在魔芋基地裡做,還是找到點錢,隻要人不懶,天天有班上,一年都還是有頭十萬。”陳敏告訴筆者。

截至目前,全鄉魔芋種植面積4500畝,畝產六至八千斤,畝產值達1.8至2.4萬元,產品主要銷往浙江、湖南以及東南亞等地區。談到今后的發展,魔芋基地負責人彭文忠信心滿滿。

彭文忠說:“今年我們公司在紅林鄉栽種魔芋已經獲得了大豐收。准備明年在擴種一兩千畝的規模,給當地老百姓提供就業崗位,如果老百姓想種魔芋的,我們提供種子、提供技術服務,包回收。”

2019年,紅林鄉還引進黔西聚品源公司入駐安慶村,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了500畝頭花蓼種植產業。種植基地裡,頭花蓼枝繁葉茂,長勢良好,數十名村民正忙著在地裡鋤草,一派繁忙景象。66歲的村民李正杰除了將6畝多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外,還和老伴曾凡秀在基地裡務工增加收入。

“今年我們在這個藥材地裡做呢,我家兩個一個月還是有五六千塊錢。加上我們家裡養得有幾頭豬、幾頭牛,加起的話都有十多萬塊錢收入,現在我們生活反正比以前強得太多了。”曾凡秀說道。

目前,頭花蓼已接近成熟,10月底可全面採收,預計畝產量達1000斤以上,按照每斤3.25元的市場價,500畝頭花蓼將創收160余萬元,項目收入前景可觀,經濟效益明顯。

“自我們的合作社成立以來,一天有七八十個人在這裡做活路。下一步呢,我們准備建立加工房,擴大種植規模,讓更多的老百姓有錢賺、有活路做。”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安梅介紹道。

紅林鄉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圍繞“龍頭引領、村社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致富、農村穩定”發展思路,建立健全聯結利益機制,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有效帶動當地老百姓干事創業、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本鄉實際,因地制宜,抓住各種有利條件,用好用活資源,進一步激發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依托紅林特有的氣候和土地資源,將魔芋產業做大做強,著力發展核桃、中藥材等產業,助推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鄉黨委主要負責人介紹道。(黔西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