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水城縣米籮鎮半方塘景區人頭攢動,農戶宋小花在景區攤位賣獼猴桃。“景區人很多,一天到黑都有生意做,今天有700多元收入了。最多兩天,家裡的獼猴桃就能全部賣完。今年我家收入已經有兩萬多了。”
“我家的紅心獼猴桃真正甜啊,吃一口您就甜掉牙……”在另一家攤位前,經營戶秦英珍一邊哼唱著自己編的小曲一邊為游客剝獼猴桃。“看不出來吧,我以前還是貧困戶,現在家門口賣獼猴桃,一年就能掙30000元。”
這些攤位,都是當地政府統一規劃設置的,供村民銷售農特產品,不收任何費用。2016年,秦英珍種植了3畝多獼猴桃,挂果后全部在半方塘景區周邊攤位上銷售,去年淨賺6萬余元,今年受倒春寒影響減產收入減半。在米籮鎮,不少像秦英珍這樣的脫貧戶在半方塘景區邊上擺攤賣果實現了脫貧。
中午,一些村民聚集在廣場上,“來吧來吧來吧,歡迎遠方的客人來到半方塘”悠揚的歌聲響起來,當地村民自發在這裡義務為游客表演。來自城區的游客謝意認真地學習著舞蹈動作,興奮地說:“這裡很有魅力,我喜歡這裡的美食、這裡的文化,更喜歡這裡的人們。”跳完后,謝意又來到地裡採獼猴桃。
在米籮鎮,游人為這裡的文化旅游產業提升叫好。和家人一起來旅游的貴陽游客陳貴說:“天雖冷,但孩子玩得十分高興。前些年來的時候,這裡的旅游基礎設施還不健全。這次來,旅游發生了很大變化。半山腰除種植獼猴桃外,還有枇杷、楊梅、櫻桃,一年四季都有水果摘,可以說處處是景,處處有驚喜,民居既漂亮又有特色。高鐵開通后,我們到這裡又快又方便。”
六盤水三線博物館,感受“三線人”披荊斬棘、艱苦奮斗的英雄氣概﹔貴州最高峰韭菜坪,可一覽眾山小,體驗“不游韭菜坪、枉顧貴州山”的豪邁﹔野玉海旅游度假區,花的海洋,歡樂的海洋……這些變化,都是近年來六盤水打造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升級版的真實寫照。六盤水把旅游業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加快打造國際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戶外運動目的地。
位於六盤水城區的水城古鎮經過全方位改造,成了鐘山區乃至六盤水旅游的新地標,曾經的“城中村”成為城市“會客廳”。老城舊貌換新顏,也“換”來了新產業。
在鐘山國學館朝代酒店,可以選擇代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文化風格的房間入住,在睡夢中穿越漫漫的歷史長河﹔在水城土司庄園酒店,守護著有彝族始祖希慕遮和彝族英雄支格阿魯,陪伴著您的是彝族十月歷廣場蘊含的日月輪回﹔在盤州671“三線”文化旅游主題酒店,一間間工業風格、火炕風格、三線風格、庭院風格、三線青年旅社風格的客房,訴說“三線”建設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好風景”敲開致富門,截至目前,六盤水市已建成A級以上景區27個,其中國家4A級景區10個,省級旅游度假區8個。旅游業增幅連續多年排名全省第一。
六盤水市將秉持“旅游興、百業旺”的理念,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富民產業來培育,做大規模、做高檔次、做深內涵,積極構建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大旅游和全域旅游格局,打響生態旅游名城品牌,打造當之無愧的旅游強市,讓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給中外游客一個留下的理由。(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謝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