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腹地的從江縣,一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把困難群眾就業放在主要位置,投入4000萬元資金換來43億元勞務產值,實現了政府“小投資”撬動“大產業”﹔把產業發展當作致富關鍵,大力發展雞菌果蔬四大產業,組建生態雞、食用菌、百香果、蔬菜、勞務就業“4+1”產業專班﹔加強“兩不愁三保障”建設,讓困難群眾走出貧困奔向小康……
今年以來,黔東南州從江縣在省委主要領導的親自挂牌督戰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打好“兩場戰役”,迎接“兩場大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緊扣“八要素”,落實“五個三”,圍繞實現“六個轉變”,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搬出高質量 迎接新生活
清晨,賀培內匆忙吃上兩口早飯后就迅速出了門。作為從江縣美娥社區的一名搬遷群眾,附近的祖英刺繡廠扶貧車間為他提供了穩定的工作,為一家人搬遷后的生活打下基礎。
60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裡,祖英刺繡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創始人韋祖英正帶領近200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飛針走線,傳承刺繡技藝,繡出美好生活。從偏僻山村的普通繡娘到返鄉創業帶動一方的“領頭雁”,再到全國人大代表,韋祖英始終心系家鄉。公司採取“保底分紅+效益分紅”的方式,惠及丙妹、東朗、翠裡、加鳩、秀塘等5個鄉鎮易地扶貧搬遷群眾673戶。
扶貧車間是從江縣完善“五個體系”,扎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工作的縮影。
近年來,從江縣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標,狠抓宣傳動員到位,突出以宣促搬﹔狠抓拆舊復墾到位,突出以拆穩搬﹔狠抓教育保障到位,突出以學帶搬﹔狠抓就業幫扶到位,突出以業助搬﹔狠抓責任落實到位,突出以責督搬。全面高質量完成31872人搬遷目標任務,搬遷群眾安居樂業、穩定脫貧。
完善產業鏈 養雞能致富
50多歲的加勉鄉污規村黨支部書記潘老央最近添了一個新喜好,去養雞場看雞。山間,排列著6個標准雞棚,這是去年9月建成的。二級公路完善、路燈進村入寨、生態養雞產業風生水起……潘老央說,村裡每天都有新變化,村民靠養雞收入明顯提升。
如今,村裡的養雞合作社搭建起產供銷一體化平台,成雞主要銷往廣西和從江縣城,農戶通過養雞每年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
去年,省主要領導到從江調研時提出從江發展雞菌果蔬四大產業。從江縣生態環境、資源稟賦優勢明顯,非常適合生態家禽產業的發展。在同省、州生態家禽專班討論后,從江縣確定,以生態蛋雞為主、兼顧生態肉雞,適度規模發展。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如今,養雞“專業戶”、合作社、公司遍布從江多個鄉鎮。全縣蛋雞產業由原來隻有一個8萬羽蛋雞養殖場,到現在形成“一核五點”的產業布局,“一核”即貫洞鎮貫洞村100萬羽蛋雞養殖扶貧基地,成為集飼料加工、青年蛋雞培育、產蛋雞飼養、有機肥廠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基地﹔“五點”即5個鄉鎮共60多萬羽的蛋雞基地。
目前,從江縣生態蛋雞總存欄83.88萬羽,同比增長948.5%,所有項目點建成后,存欄量將達160萬羽。2019年,從江縣生態養雞產業帶動900戶3600人脫貧致富。
興教育扶貧 斷思想窮根
“曾經路爛學校遠,家裡條件差,村裡許多人不讓孩子上學。現在路通了,大巴車來了,學費免了,大家都搶著送孩子去讀書。”從江縣丙妹鎮大歹村村民潘黨往說,讀小學的兒子現在每天都想去學校,甚至不願回家。
為解決大歹村多年來教育發展滯后的問題,從江充分借力澳門幫扶資源,新建大歹小學校舍,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2019年,貴陽市南明區南明小學駐點對口幫扶大歹小學,開啟了“一年見成效、兩年共贏長、三年全面發展”的幫扶征程。
“隻有充分解決教育問題,貧困戶子女才有未來,從江的窮根才能斬斷。”從江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在教育扶貧上,從江精准摸排,穩妥打好控輟保學“殲滅戰”。
2019年以來,全縣共組織80余名勸學工作專班,相繼到福建、廣東、上海、浙江等地對外出學生開展勸學,均已勸返。對失學時間長、輟學時間久的適齡兒童少年,通過開設補償教育班,共有247人分流進入小學、初中接受義務教育,109人分流進入職校繼續接受職業教育。
從江職校組織全校教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走訪,積極組織農村年輕人到職校進行勞務輸出技能培訓。2020年以來,從江職校培訓的農民工達2100多人,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鄧鉞潔 余光燕 江佳佳 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