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打造靚麗侗鄉新名片

2020年09月25日07:43  來源:貴州日報
 

氵舞水揚波接遠客,簫笛起舞迎嘉賓。九月的玉屏,有詩也有遠方。風雨橋上簫聲悠悠笛韻陣陣,鐘鼓樓裡木葉吹響處侗歌聲聲,侗鄉風情園內,人影綽綽,游人如織,歡笑綿綿。

文化是旅游的根,也是旅游的魂。簫笛名都玉屏,悠久燦爛的歷史,底蘊濃厚的侗族文化,內通外暢的交通,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

在侗鄉大地上,沉甸甸的侗族文化傳遞著優美的傳說。文史記載,清乾隆二十二年,“平簫玉笛”音韻清越,善音者謂之不減鳳笙,而成為皇室貢品。留下了“仙到玉屏留古調,客從海外訪知音”的傳說。

文化的厚重,不能“紙上談兵”,更不能拘泥於美麗傳說。如何促進文旅融合,增加全域旅游的厚重,唱響玉屏全域旅游名片?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玉屏自治縣便提出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口號,成功舉辦了“貴州玉屏簫笛藝術節暨商品交易會”,清晰地打出了簫笛文化牌。簫笛名聲在外的玉屏,被文化部授名為“中國簫笛之鄉”。

除了享譽中外的簫笛,玉屏北侗文化同樣多姿多彩。“趕坳”是北侗文化中的傳統風俗文化活動,早在2008年,就被列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如今更是成為玉屏民俗文化的重頭戲,激活了鼟鑼、嗩吶等一大批民族民間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力。玉屏作為全國五大侗族自治縣之一,豐富的侗族文化、簫笛文化、油茶文化等資源,已成為玉屏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

玉屏不僅有著豐富的侗族民俗文化遺產,朱家場紅軍住址、紅軍標語、田沖紅軍橋等紅色文化為玉屏旅游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百花齊放的侗鄉文明。玉屏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推動著侗鄉文化的繁榮。行走在侗鄉玉屏,民族村寨、民間風情、古建遺存、傳統技藝、古樹名木千姿百態,原生態的鄉愁符號俯首可拾。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依托城市發展與景區建設,玉屏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強化文化旅游服務、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產業。

打造全國首個簫笛專題博物館,先后舉辦了“中日韓簫笛學術研討會”、“中國玉屏簫笛藝術節暨全國簫笛演奏邀請賽”,常態化開展“趕坳”、侗家篝火晚會等活動,傳承和發揚特色文化。

文旅融合彰顯魅力。玉屏整合侗族文化、簫笛文化、油茶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為侗鄉風情園、茶花泉、鄉舍、侗韻園、雲起小鎮增加了人文厚重。

不久前,在玉屏侗鄉風情園,“不散的鄉場”不僅再現侗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傳統集市風貌,鄉場內鄉味街、鄉韻街、鄉珍街三條侗家特色的街市,更彌漫著濃濃的侗家飲食文化,全方位滿足游客吃喝娛樂購的需求。

策馬揚鞭再奮蹄。隨著民俗文化和鄉村旅游的有機融合,玉屏侗鄉催生了200余家民宿、數十家農業綜合體等旅游新業態,文旅發展的新名片越打越響,勤勞的侗家兒女正以昂揚的姿態,走在奔小康的道路上。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