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七星關區:支部領辦合作社 拓寬增收富民路

2020年09月25日15:0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合作社發展的葡萄產業。林全舉 攝
合作社發展的葡萄產業。林全舉 攝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九月的貴州七星關,到處是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為破解村(社區)集體窮、支部弱、群眾散、產業衰等現實問題,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推行村(社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著力激活各類生產要素潛力,建立起村集體與群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實現“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助推村(社區)踏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眼下,正值秋收時節。走進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大新橋街道,田間地頭閃耀豐收的金黃,群眾脫貧致富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長期以來,大新橋街道以種植洋芋、包谷為主,耗費人力、收獲期長、經濟收益低,如何打好產業結構調整戰是街道的重點工作。

街道立足實際,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每個社區至少1名以上班子成員結對指導幫扶,幫助建好合作社,完善相關經營管理制度,選好產業發展路子。並加大對各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力度,通過組織專題培訓和集體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幫助社區黨支部解釋政策、篩選項目、理清發展思路。

為打好宣傳動員“前仗”,街道干部通過聯戶走訪、召開群眾會等動員方式,大力宣傳講解合作經營在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增收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宣傳好支部領辦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運營模式及入社農戶的權利、義務,給農戶算清經濟賬、算好長遠賬,組織動員社區群眾積極參與加入支部領辦合作社。

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年底根據合作社盈利按照入股比例進行利益分紅,貧困戶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進行保底分紅。目前,街道6個社區均成立了黨支部領辦社區集體經濟合作社,全辦3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資金入股合作社,共計分紅67200元。

街道黨委、政府學習借鑒“塘約經驗”,強化支部的領導,將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合作社的抱團發展、群眾的能動性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實現優勢疊加互補,形成聚合裂變效應,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為帶領居民實現共同富裕,大新橋街道深挖地域優勢,改變傳統種植,選好綠色產業發展路子,以東清高速沿線、畢官路沿線、水庫周邊、小河景區周邊、魏家屯壩區及周邊15°以下緩坡地為重點區域,規劃馬鈴薯、蜜本南瓜、刺梨作為主導產業開展種植。並在魏家屯社區發展冷涼蔬菜500畝,小河社區發展刺梨種植600余畝,大坡社區發展白茶種植200畝,為街道持續發展提供綠色產業支撐。

同時,為解決群眾生產銷路問題,解決后顧之憂,街道與貴州省織金縣農耀農業開展有限公司簽訂蜜本南瓜種植保底收購合同,給群眾吃上定心丸,確保產得出、賣得好。同時,街道通過微信群、村內大喇叭等方式宣傳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及注意事項,並開展在線培訓、指導、答疑,提升農戶種植技能。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村集體將資源、資產簡單發包租賃的低層次、低效益增收模式,把分散的土地規模經營,有效將村集體資產激活增值,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群眾收入。合作社的成立輻射帶動了社區群眾發展致富,每戶每年增收3萬元以上,有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組合措施齊發力,百姓過上了富足的日子,對黨支部、村集體的信任感越來越強。”大新橋街道小河社區主任張仕江說,黨支部開展工作有了抓手、群眾對村集體有了依賴,村干部真正找到了做“當家人”“領頭羊”的感覺,在群眾中有了威信和話語權,群眾工作越做越順心。

截至目前,畢節市七星關區已成立483個村集體合作社,實現了有貧困人口的村(社區)全覆蓋,村(社區)集體經濟積累達31858.82萬元。

產業振興先鋒開路,鄉村振興蹄疾步穩。七星關區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起來,催生新動力、實現新跨越,構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優勢,譜寫了鄉村發展新篇章。(李金苗 林全舉)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