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隨著天氣逐漸放晴,貞豐縣永豐街道岩魚村群眾搶抓有利天氣條件,採取人工和機械相結合,加快水稻收割速度,確保顆粒歸倉。
在岩魚村,田間一片繁忙景象。農戶紛紛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水稻收割。村民岑山請來親朋好友幫忙,加快水稻收割進度。
“今年我家種植了兩畝多的水稻,前幾天天氣不好,今天太陽出來了就請親戚朋友來幫忙收稻谷,收割了一半,這幾天天氣放晴的話就可以收割完,趁天氣好盡快把收割完。”永豐街道岩魚村岩魚七組村民岑山說。
而村民汪立元則是利用村合作社的小型聯合收割機下田收割,在提高水稻採收速度的同時還降低了成本。
“我家種的水稻有三畝,如果請人工的話每人一天100塊錢,我這三畝田需要十多個人才能收割完,用機器的話不到半天就可以把三畝田收完,省錢又節約勞力。”永豐街道岩魚村納核三組村民汪立元說。
據悉,岩魚村水稻種植面積超過兩千畝,近幾年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水稻從種植到採收對人力的依賴逐漸降低,在面對不利的天氣條件時,小型農業收割機對搶收農作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今年的天氣雨水偏多,岩魚2000多畝壩子,(目前)收割的水稻還沒有達到十分之一,今天天放晴,我們想盡各種辦法,比如人力、機器,努力多搶收一點多收一點,我這個收割機正常情況下一個小時可以收割一畝,所以我們現在正想盡辦法讓糧食顆粒歸倉。”貞豐縣岩魚觀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生輝說。(王聶 劉閏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