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縣:聚焦“八要素”打好脫貧攻堅“產業牌”

2020年09月21日14:3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大方縣黃泥塘鎮村民在辣椒基地管護除草。吳守良 攝
大方縣黃泥塘鎮村民在辣椒基地管護除草。吳守良 攝

近年來,大方縣聚焦“八要素”,圍繞省、市規劃,著力構建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深入推進“三變”改革,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村集體+農戶”等模式,激活貧困群眾的自我造血能力,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抓產業規劃,確保產業選擇精准

依托“中國天麻之鄉”“中國皺椒之鄉”“中國豆制品之鄉”品牌優勢和獼猴桃、優質牛肉特色優勢,著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產業實現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增強扶貧產業“造血”功能,在扶貧產業上讓貧困戶獲得最大收益,提升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按照“八要素”大力推動農村產業革命,每年穩定種植商品蔬菜10萬畝、中藥材12萬畝、辣椒20萬畝、烤煙14萬畝、食用菌2.52億棒﹔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2020年9月上旬生豬存欄19.4516萬頭,出欄18.3022萬頭,牛存欄9.34萬頭、出欄 1.92萬頭﹔建成天麻(冬蓀)基地6萬畝、獼猴桃基地4萬畝、蔬菜大棚9993棟,建成現代農業園區50個、休閑農業園區9個、農村電商網點175個,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逐步跨越。

抓產業就業,確保群眾穩固脫貧

發展產業,夯實群眾脫貧基礎,統籌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開展貧困群眾技術技能培訓,確保每個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1至2門實用技能。加強貧困戶就業對接,採取推介就業崗位、動員企業吸納、能人創業帶動、組織勞務輸出等多元化就業扶貧渠道,逐戶落實就業崗位,確保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貧困群眾穩定就業。依托“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培訓農民4.66萬人次,吸納貧困群眾就業1.8萬人﹔開發護路員、保潔員等“10+N”公益性崗位2萬個,1.12萬貧困戶5.15萬人通過穩定就業實現脫貧。退耕還林37.41萬畝,建成經果林基地12.83萬畝,對207.04萬畝公益林實施生態補償,聘請貧困戶擔任護林員3322人,0.26萬貧困戶1.13萬人依托生態補償實現脫貧。依托自然景觀資源,開發生態旅游和休閑康養產業,發展農家樂352戶,帶動貧困群眾1.61萬人,實現生態改善和穩定脫貧雙贏。

抓主體培育,確保產銷對接順暢

強化主體培育,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支持農戶、種植(養殖)大戶、經商成功人士、創業能手等組建農民合作社,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社。做強做優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產品結構,強化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引領產業鏈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畜社會服務組織,鼓勵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圍繞發展農畜業適度規模經營拓展服務范圍。強化產銷對接,多渠道、多途徑開拓銷售市場,抓好縣內市場產銷對接、縣外市場營銷推廣、線上線下平台融合。縣內建立農產品直銷渠道和直供關系,落實相關單位定向採購縣內農產品,大力推行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醫對接、農企對接,實現大方農產品主導縣內市場。縣外圍繞農產品“黔貨出山·風行天下”行動,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依托“烏蒙農商城”等電商平台,借力千喜鶴集團、江楠果蔬等龍頭企業,推進“方貨出山”,增加農民收入。

抓組織領導,確保政策保障到位

抓好組織領導,確保發展有扶持,及時出台《大方縣發展高山生態茶產業三年規劃(2018—2020年)》明確依托大方縣海拔高、低緯度、寡日照、多雲霧的地理優勢,大力實施“奢香貢茶”品牌戰略﹔出台《大方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明確“著力將獼猴桃產業培育為大方縣主導產業”,成立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動獼猴桃產業發展﹔出台《大方縣2019年“春風行動”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明確了圍繞“菜、藥、煙、果、畜”調整產業結構,合理規劃布局蔬菜產業、經果林產業、茶產業、刺梨產業、青貯玉米產業,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出台《大方縣農業產業發展“3+2+N”工程實施方案》明確結合市級產業規劃總體布局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著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發展“3+2+N”工程,即發展天麻、辣椒、大豆三大優勢產業,發展獼猴桃、優質牛肉兩大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茶葉、刺梨、蔬菜等產業,形成以“3+2”為主導產業、其他產業適度規模發展的農業產業格局。(大方縣委宣傳部供稿)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