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著力打造平安社區

2020年09月08日10:5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安全知識進社區。
安全知識進社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推進,社區正在成為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社區安,則城市安,社會安。近年來,荔波縣公安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以及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職能,著力打造平安社區,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在助推全縣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玉屏街道興旺社區於2018年底成立,依托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而建立,由全縣八個鄉鎮的布依、水、苗、瑤等多民族貧困人口和失地農民組成,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168戶15302人,佔整個縣城區常住人口近三分之一,該社區是全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投資規模最大、安置人數最多、設施配套最齊全的安置點,因人員流量大,成份復雜,管理難度大,給社區治理、平安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近年來,荔波縣公安局以興旺社區易地扶貧安置點作為打造平安社區建設試點,聚焦強化治安巡防、人事物精准管控、聯防聯控、便民服務,探索創新管理模式,有效破解社區治安管理難、實有人事物管理難、綜合治理管理難、自我管理服務難等突出問題,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組建治安巡防隊伍,提升治安安全防線。牢固樹立“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理念,充分發動社區各方力量參與安全防范。

組建社區警務室隊伍。按照新時期公安派出所社區警務室標准化建設和要求,推行“2+X+N”(即 2名民警、X個輔警、N個警務助理)的警務站點人員配備模式,選派6名警力入駐,帶隊開展全天候24小時應急值守和巡邏活動,提升社區見警率和管事率。同時,配齊配強辦公設備、警用器材,完善上牆工作制度,營造良好的辦公秩序。

組建“三老”服務隊。充分利用對社區人熟地熟,人緣好,威望高,善於調解糾紛等優勢的退役老兵、老大媽及老黨員,組建“三老”服務隊,並賦予這支隊伍“治安信息員、糾紛調解員、交通安全員、消防監督員、法制宣傳員”等“五大員”的職能和任務,共同開展各類安全防范、矛盾糾紛調處及治安秩序維護等工作,形成了多方聯動、相互呼應、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老”服務隊伍組建以來,累計發放各類安全宣傳資料6萬余份,開展治安防范宣傳活動200余次,接受群眾咨詢 2.7 萬人次,參與各類糾紛調解500余次,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實現人事物的管控。為實現社區“人、事、物”全要素信息化常態化精准管控,緊緊依托全縣智慧警務“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等大數據警務系統。

建立社區信息數據管理平台。平台數據以公安為主導,社區、物業等部門共同採集、共同管理,匯聚數據含蓋了社區入住人員基本信息、家庭成員結構、就業及收入等情況,以及各個用戶用水、用電等實時動態情況,並基於GIS數據實現直觀和可視化的展現,實現對社區人事物的精准管理,搭建了公安機關與社區保障部門人員及社會信息資源共同應用管理的綜合管理體系。

建立社區視頻資源匯聚平台。將小區及周邊各類“天網”及“雪亮”監控點、視頻資源、車輛卡口、違停抓拍等資源信息進行整合,並匯聚到一個平台,實現視頻資源立體化統一調度,統一巡查,形成了閉環式的防控網,有效提升了社區綜合技防水平。

推行聯動工作機制,提升綜合治理水平。堅持以爭做新時代楓橋派出所為目標,強化警民聯動,協作配合,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樓層、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

實行日常溝通協作機制。通過定期不定期召開“兩會”(警務聯席會、警民議事會)、創建微信群、QQ群等方式,建立派出所、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及業主委(群眾代表)的溝通協作機制,暢通社區廣大群眾反映問題和表達訴求的渠道。截止目前,共召開“兩會”21次,參會群眾達3萬人次以上,廣大業主“入群率”(微信群、QQ群)達80%以上,累計收集到各類問題50余件(條)次,對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採納,及時整改落實,並及時作出反饋。

實行“社區吹哨、多方報到”糾紛聯調機制。以當事人為中心,構建當事人+警務室、綜治辦、民政、司法所、民間團體等六方聯調工作機制,通過採取警訴聯調、警律聯調、司法確認等方式,推進綜合執法管理進社區,重點對治安案件、社區矯正、矛盾糾紛等進行治理和管控,形成“一方問題多方支援、一處糾紛多處發力”的矛盾糾紛聯調機制。截至目前,通過啟動聯調機制,成功化解各類較為突出的隱患和矛盾糾紛28起,有效避免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提供便民利民服務,構建良好警民關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構建“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新時代警民和諧關系,讓搬遷入住的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國家改革政策的紅利。

提供“放管服”便民服務。為切實解決易地扶貧中外地務工搬遷群眾辦証難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緊緊依托貴州“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等便民政策措施和“最多跑一次”的服務准則,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落地落實,在涉及戶籍、交警、出入境等民生問題,最大限度精簡壓縮公安行政審批事項。同時,開通“平安荔波”微信公眾號,為群眾提供網上咨詢、申報、預審、預約及送証上門等“一條龍式”服務,真正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為安置群眾提供快捷、高效、優質的服務。目前,共為社區開展上述服務達3000余人次。

提供親情幫扶服務。社區民警牢固樹立“群眾至上”的服務理念,把社區群眾當親人,真情實意為各類困難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及殘疾人等群體提供結對幫扶工作,大力倡導親情服務,熱情周到地開展攙扶老人、護送兒童、送水送食、按壓電梯等日常活動。同時,通過發放聯系卡、張貼宣傳畫、開設公眾號等,向社區群眾提供民警電話號碼和聯系方式,隨時接受廣大群眾的咨詢,還實時發布社會治安狀況、天氣狀況等信息,拉近了與社區群眾之間的時空距離。截至目前,共開展結對幫扶困難戶25戶、孤寡老人18人、留守兒童31人及殘疾人9人,贈送各類幫扶物資30萬余元,為群眾找回丟失財物35件60萬余元,收到群眾獎旗和表揚信等200余面(件)。

自玉屏街道辦事處興旺社區易地扶貧安置點平安社區建設試點打造以來,整個社區沒有發生任何重大刑事治安案事件和安全事故,社區綜合治理井然有序,廣大搬遷群眾安居樂業,收到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效果。

通過平安社區建設的引領和帶動,全縣社會治安持續向好,截止今年8月15日,全縣現行刑事發案233起,同比下降了34.18%,刑事發案與全省各縣市橫向相比,一直保持低位運行態勢,其中,現行命案及3人以上較大交通事故已連續三年保持“零”發生、“兩搶”案件已連續四年保持“零”發案,為全縣全域旅游經濟發展營造了持續穩定的社會環境。(文/圖 李宣博)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