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桃縣大坪場鎮:產業花開幸福來

2020年08月19日16:5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后屯村茶園基地裡,一排排茶樹鋪滿整個山頭,蒼翠欲滴。楊婧 攝
后屯村茶園基地裡,一排排茶樹鋪滿整個山頭,蒼翠欲滴。楊婧 攝

盛夏8月,行走在銅仁市鬆桃苗族自治縣大坪場鎮的村村寨寨,花果飄香,景色宜人,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大坪場鎮的嬗變,主要得益於武警貴州省總隊對口幫扶。

自2016年1月,總隊堅持從當地實際出發,按照“輸血”和“造血”相結合的思路,與銅仁支隊共同解決了發展富民產業、幫建美麗鄉村、貧困學生就學等8個方面扶貧難題。

截至目前,總隊共投入幫扶資金558萬元,協調地方幫扶資金3092萬元。扶持特色產業項目2個,幫助修建國家級高效示范園區1個,援助3所學校、1個敬老院、1個鎮醫院,興修小型水利設施3處,參與修建村級道路20余公裡,綠化荒山1000余畝。

后屯村:小茶葉鋪就脫貧路

大坪場鎮向南行十余公裡,群峰錯落間突顯一畦坪,這裡便是后屯村。放眼望去,連片的茶園堆青疊翠,蔚為壯觀。

“這片數千畝茶園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陸續開墾的。那些年種植的綠茶品質好但產量不高,再加上技術落后,種茶的收益並不太理想。”后屯村黨支部書記倪昌倫說。

自總隊結對幫扶大坪場鎮以來,了解這一情況后,給后屯村投資了500萬元,便掀起了茶葉改革的高潮。經過1個多月的日夜苦干,1000多畝老茶園改頭換面,重新煥發青春。

“現在,每畝茶園收入從800元上升到2000元,茶園也將增效20年,能有效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茶葉的積極性。”望著漫山茶園,大坪場鎮副鎮長王仲庚滿心欣慰。

不過今年茶園裡,多了一支特殊的採茶團隊。

“這是由13名殘疾人組成的‘採茶隊’,採摘期間,每名殘疾人每月收入能達3000元。”鬆桃武陵源有機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吉平表示,茶園項目不僅僅是為轄區內殘疾人提供了一個就業崗位,更為關鍵的是讓他們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勇敢地融入社會。

潘家軍今年29歲,因為智力四級殘疾初中后就輟學,平時因為內向不說話一直沒有工作,在家由父母照顧。“我們上門征求小潘的意見,最終他同意報名參加。”張吉平說。

小潘父母告訴筆者,孩子已經掌握了茶葉包裝加工的手藝。“有了養活自己的本事,我們也放心了!”

目前,該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合作模式,形成茶業產業鏈。截至目前,茶園受益貧困茶農400戶,解決殘疾人就業20人,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2000人。

如今,滿山茶葉不僅改善生態環境,還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水沖村:香柚甜進百姓心窩

走進水沖村香柚基地,隻見20余名工人有的鬆土、有的施肥、有的修枝,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就在兩年前,這個生機盎然的種養基地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

“我們村毗鄰城區,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種地的全是老年人,村內許多田地出現拋荒現象,種植農作物也都是傳統落后的生產模式,村民增收緩慢。”水沖村村主任符光亞說,大部分村民傳統農業思想根深蒂固,村裡缺少產業支撐,村集體經濟薄弱。

辦法總比困難多。據武警銅仁支隊副政委楊坤介紹,2017年,為了進一步豐富產業扶貧鏈,建立長效脫貧機制,總隊和村支“兩委”,因地制宜,大膽謀劃,投資了近500萬元,在水沖村規劃發展了3000畝香柚產業,同時,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46歲的周文碧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過去一直在外務工,2017年底,聽說村裡柚子基地建好了,他便和妻子回鄉發展,“感謝武警官兵和黨的好政策,現在,我們不用出村、出鎮,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平均每月還能賺2000多元,這柚子不僅甜,而且甜進了我們百姓的心窩裡。”

目前,基地的用工涉及水沖村及毗鄰岩牛村、坳田村、后屯村等幾個村寨。

“現在我們基地上有60個工人在勞作,固定工人有20人,忙的時候有100多個工人。把柚子產業做好,和他們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鬆桃水沖群鑫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敘忠表示,再過一個月,將迎來大豐收,預計今年柚子總產量達20噸,可實現產值20萬元。

站在基地的山坡上,一個個沉甸甸的柚果鑲嵌在層林盡染的兩山之間,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翠綠,也給這個祥和的村子增添了幾分靈氣。

岩牛村:獼猴桃“變身”扶貧幸福果

記者在岩牛村獼猴桃基地裡看到,成片的獼猴桃隨山勢蔓延開來。來到園內,用手輕輕撥開綠色藤蔓,一串串深綠色的獼猴桃簇擁在一起,果香四溢。

“這一隻隻獼猴桃可是我們的‘扶貧幸福果’,有了這個產業,老百姓以前緊巴巴的苦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看著眼前這片土地,岩牛村黨支部書記鄭祖成激動地說。

長期以來,產業發展問題困擾著岩牛村村民,種苞谷、洋芋等為主的傳統農作物,無法帶來較多的經濟效益,為了生計,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村裡勞動力缺乏,導致不少土地被丟荒。

“看著地荒起,作為一個農民,說不出來的心痛。”談到過去的生活,鄭祖成語氣裡滿是惋惜。

2019年初,為了幫助該村改變貧困的面貌,總隊投入資金50萬元,為村民們引來了獼猴桃種植項目,同時,專門聯系了公司上門收購獼猴桃,還解決了銷售問題。

“種植獼猴桃的收入,比以往種苞谷翻了五六倍還不止,日子好過多了。”

“我家去年有3畝獼猴桃挂了果,收入2萬元左右,比在外面打工強。”

……

看著枝頭挂滿的獼猴桃果實,村民們個個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獼猴桃產業不僅能讓貧困戶實現增產增收,還可以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在家門口做活,每月工資至少能有2000多元,顧家賺錢兩不誤。”正在獼猴桃基地剪枝的村民李思岩樂呵呵地說。

在岩牛村,像李思岩這樣長期在獼猴桃基地務工的村民還有許多。

目前,全村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1000畝,輻射帶動農戶770余戶,其中就有114戶貧困戶。

“產業是脫貧致富的良方,我們已經做好了產業‘選擇題’,連片發展種植茶葉、香柚、獼猴桃等高效特色綠色產業,不僅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調整,還使產業覆蓋了全鎮所有的貧困戶。”武警貴州省總隊政委孟慶斌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繃緊‘扶貧弦’,乘勝追擊,擴大各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給貧困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楊婧)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