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山坡結出“金”果子 萬畝刺梨喜豐收

2020年08月14日10:1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據獨山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眼下正是刺梨成熟的季節,麻尾鎮黃后村的刺梨種植基地裡,金燦燦的刺梨挂滿枝頭,空氣中飄散著酸酸甜甜的香味,村民們的背篼裡裝滿了剛採摘下來的新鮮刺梨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近一個月來,每天早晨天剛亮,刺梨基地裡就已聚集了上百名務工的村民,大家戴著手套、拿著工具,開始分工合作,有的忙著採摘,有的分揀,有的裝框,忙得不亦樂乎、熱火朝天。

刺梨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其果肉中維生素C的含量居各類水果之冠,每100克果肉中含維生素C2054-2725毫克,同時還具有健脾消食、滋補強腎、消食積和飽脹的作用,被譽為長壽果。2016年,黃后村在深化農村產業革命過程中,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刺梨產業,讓雜草荊棘叢生的荒地變成可致富、能增收的“金坡”,既達到了退耕還林目的,也實現了群眾增收致富的目標。

為了進一步促進刺梨產業發展,該村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引進刺梨種植、生產加工企業帶動發展,農戶可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分紅、到基地務工得到工資、自己種植由合作社保底收購等參與其中,多種方式獲得收益。目前,該村已發展刺梨種植7000多畝,畝產量1000至1200斤,平均每斤收購價為1.3元。

有了黃后村的成功經驗,麻尾鎮更加堅持“精品水果之鄉”和“中藥材種植基地”的戰略定位,通過深化農村產業革命、退耕還林等方式,在全鎮發展刺梨種植一萬余畝,主要分布在黃后、董嶺、泗亭、麻尾、象山等村(社區),帶動當地群眾就業近700人,讓原本缺水、貧瘠的山坡變成可帶動群眾脫離貧困、走向富裕的“金山銀山”。(獨山縣融媒體中心 覃祺 白志粉)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