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漂水岩“突圍”記

2020年08月12日09:2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納雍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白水河社區。胡垠 攝
納雍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白水河社區。胡垠 攝

“多半石頭夾點土,包谷才長二尺五。石頭噴水漂水岩,深山百姓生活苦……”

這段順口溜,一直在納雍縣羊場鄉菜籽地村傳唱,順口溜描述的,是該村的漂水岩組。

漂水岩,地如其名,懸崖峭壁間,一道瀑布飛流直下,瀑布上頭是羊場鄉菜籽地村,水落地處屬赫章縣古達鄉和平村。

漂水岩組有兩個自然村寨,上寨和下寨,大山將這兩個自然村寨緊緊圍住,大山,成了這裡的束縛。

石頭夾土,這種石漠化嚴重的土地上,不長庄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庄稼人,沒少勞動,卻收成甚微。

路,也是漂水岩人要出山難以越過的一道門檻。漂水岩人要出山,隻有一條“毛狗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村委會單程需2小時,到鄉政府需3個多小時。因去鄉集市遠,周邊村民在菜籽地鄰村戈樂村約定形成了一個小集市,趕集,就去戈樂村。

菜籽地村沒有小學,漂水岩組的孩子上學,得分赴兩個地方,上寨到戈樂村,下寨到古達鄉和平村,無論去哪裡上學,都得起早貪黑。

惡劣的地裡環境,讓漂水岩似乎成了“絕地”,想要“突圍”,難。

脫貧攻堅,給漂水岩組帶來了“突圍”的希望,2019年,漂水岩組被列為整寨搬遷對象。

菜籽地村扶貧特崗王建得知漂水岩整寨搬遷的消息,欣喜,也頭疼,欣喜的是漂水岩村民將搬出大山謀幸福,頭疼的是村民大多沒出過山,對外邊的世界一片茫然,搬遷工作難度大。

得到搬遷消息當夜,菜籽地村開會研判怎麼說服村民搬遷。最后決定多方組織力量,“一對一”結對動員。

上寨組張天全的幾個孩子在戈樂小學讀書,來回要兩個小時,天不亮出發,天黑才到家,用王建的話說就是“兩頭黑”,加上張天全曾外出打過幾年工,見過世面,張天全家便成了王建等村干部的突破口。

第二天一早,王建等村干就來到張天全家勸導:“你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娃娃考慮,搬進城,娃娃讀書方便,你務工也方便……”

張天全思忖良久,覺得是這理,同意搬遷,成了全村同意搬遷第一人。

首戰告捷,王建等人備受鼓舞,當天一口氣就說服了4家。

幾日后,說服的4戶人家在政府工作人員和村干的幫助下,搬進納雍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白水河社區。

“房子裝修好的,家具、電磁爐、電飯煲、電視機等政府買了,我們直接拎包入住,環境好得讓我自己都驚訝……”從破舊的房屋到窗明幾淨的新家,張天全笑得合不攏嘴。

第一批搬遷完成后,第二批搬遷碰上了瓶頸。村民擔心:“城裡環境怎麼樣?搬到那兒怎麼生活?”

村干及工作組又開著車,輪番帶村民到安置點參觀,並帶到已搬遷的張天全等人家中與其交談,了解搬來后生活的變化,回村后,不用村干上門勸導,村民就陸陸續續地找到村委,同意搬遷。

2019年4月30日晚上,村干連夜冒著大雨,將下寨組村民羅六妹家的家具搬上車,運進城,搬進她在安置點的新家后,漂水岩整寨51戶267人全部搬遷完成。

為讓搬遷群眾適應城市生活,羊場鄉派干部一對一幫扶搬遷群眾,要求幫扶干部和幫扶對象生活一天,領他們認路、認門牌、逛超市、買東西、坐公交車,教他們使用電器,打消他們的顧慮。

漂水岩易地搬遷只是納雍易地搬遷的一個縮影,截止目前,納雍共搬遷9065戶42098人﹔其中,整體搬遷自然村寨290個,搬遷人口20519人。

為了寫好搬遷的下半篇文章,納雍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建立了扶貧車間、群團工作站、希望小課堂,創建了“百姓講評”等居民自治制度,扶就業、扶文化、扶志氣,讓搬遷群眾更快實現村民向居民的轉變,助推移民盡快融入城鎮生活。(張曉勇 王榮華 胡垠)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